学生不做作业一直是一个让人头疼问题。一开始我采取处罚措施,作业没做到之后就得在补写的基础上再写一遍。但是后来发现这种方法行不通。不写作业的学生往往是每一门功课都不写。我们根本没那么多时间罚写。采取罚写的措施只会导致恶性循环。所以我只有每天抽时间不停地追着他们补。最近班主任在布置班级是在墙上设计了一个“追星逐月”板块。哪一组作业表现最好就可以得一颗星,星星多了就可以’追到”高高的月亮. 这种促进措施一开始还真有效。不写作业的人数这两天居然少了,而且作业完成的认真情况也有所改善。在第一次开展这个活动的那天,各组组员就一起提醒那几个平时不写作业的人回家后一定要写作业,千万别影响他们这组的成绩。集体和舆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忙碌
——致自己的孩子们 徐广凯
不知不觉踏入六年级已大半载,以前的小豆豆们都长成了大小伙子和大姑娘,仿佛随着他们的成长,某种东西也随着成长丢失在时间的场合中——学习的快乐。
繁重的学习、成堆的作业、频繁的考试无疑不是孩子们心中的牢笼,暂且不说孩子们,光光老师也是焦头烂额。每每看着孩子们疲惫的眼神,疼在心里,却也无可奈何。自己思索着把课上得更有趣些,作业更少些,或许对他们有些许帮助。孩子们对学习的心思如骤降的气温,不知不觉就进入了大雪纷飞的模式,也让老师们心坠冰窖。毕业班真的只能如此吗?在我听课的路上和的哥司机闲聊,叹息着教育下家长的心酸,老师的担忧,孩子的可怜,转念间,有点茫然。换位思考之下,老师每天强调的东西,布置的作业,何尝不是家长们的紧箍咒,孩子们的催命符?
蹙眉之际,走到班级门口,班级的邓英杰跑来问我:“徐老师,我们可以下去玩雪么?”我虽心想答应,但是嘴上却无情地拒绝了孩子的请求,多残忍。如果我答应,或许他们可以开心快乐一些,或许他们更是享受初雪的喜悦,如果我答应,他们或许………
窗外的雪在飘零,我的视野已变得朦胧。
荀慧娟:
跨过最紧张的期中考试,又将迎来期末考试。语文也跨越到了课文部分,明显发现孩子们的热情比学汉语拼音时高,在学识字前就追着问我:“老师什么时候学写字啊?”我还想着看样子他们的字应该写的不错。但是事实却是要不写太小,要不就写出格子。教写字时反复强调了字在田字格中的布局,每一笔在哪里?可还是写的很难看。连最笨的方法数虚线都用了还是搞不清。就连描红都描不好。要不就是明明要求会写的字,考试的时候还是写的拼音,相反让不会写的字写拼音,他还非得写个错别字在那。反复强调还是会忘,我感觉我快成复读机了。现在只能反复说反复练,发现有的孩子不是不会写而是懒,非要有人盯着他,他才一笔一画的写。所以就很纠结,让他自己写写成鬼画符,但是呢也没空一直盯着他。所以就很累,明明上课都讲过的,也复习强调过的,总有孩子忘记,心累啊!
剪一缕冬阳,暖一段时光。
戴翠
这是我教学的第四个年头,曾多次从孩子们嘴中听到“戴老师很严”,也许自己真的是一个过于严肃的人,是个吝与赞美的人!现接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短短三个月,让我感觉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作为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各班总有几个学生既不勤奋上进,又不惹事生非,对班级一切活动既不反对抗议,又不踊跃参加;虽然学业平平,却不名落孙山。一般情况下,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老师的批评,是一些容易被老师忽视“遗忘”的学生。我班的李浩然同学就是这样一个似乎没有什么特色的学生。在我教他的这近半学期的时间里,我几乎没注意到他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好象也改变了他自己。那是一次大课间,由于下课稍微晚了点,学生都及及忙忙的往外挤,我站在讲台上,维持着秩序正好门后面的垃圾桶倒了,学生光顾着挤,好象没有注意到横在地上垃圾桶。这时,李浩然同学挤了过来,告诉大家看着点,别拌倒。然后拿起来了。我被这一幕感动了,做完操回教室后,立刻在班级表扬了李浩然同学,并尽力赞美了他关心集体,为他人着想的好行为。此后,我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他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发和升华。渐渐地我发现他变了,上课特别认真,作业完成得很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件事给我启示颇深,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开始注重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使之发扬光大。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会成功”。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培养自信心,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奋发向上的班集体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