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莅临南京市东山小学

励志学画,为国争光—四语备课组第一次活动

  • 发布时间:2016-10-11 14:02
  • 发布人:
  • 撰稿人:njdsxx
  • 审核人:张继安
  • 浏览量:974

励志学画,为国争光—四语备课组第一次活动
《徐悲鸿励志学画》是苏教版教材第七册第2单元的第三课,9月13日上午第一节课,四年级的庞丽老师执教了这节组内课《徐悲鸿励志学画》。
《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一篇人物故事,故事背景发生在1919年,年轻的徐悲鸿得到了宝贵的留学法国的机会,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饱受列强凌辱,国弱则民遭欺,针对外国学生的嘲笑和不屑,徐悲鸿励志学画,并以优异的成绩为国争光。故事一方面肯定了徐悲鸿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赞扬了徐悲鸿为国励志学画的可贵精神。
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围绕课题层层渲染,逐渐展开叙述。本课的重难点是情感与态度目标的达成,但这一人文性价值观的获得与感悟不能也不必通过教师的说教,通过外露的言语传达给学生,而应该隐藏于文本内容的解读中!本课教学中,庞老师将题眼准确的设定在“励志学画”四个字上,这一题眼的设定正中学生思维的“触发点”和“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因此通过读题后设问: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很快便可以总结出老师想要的解读文本的三把层层相扣的钥匙: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他怎么励志学画?励志学画的结果如何?以第三段最后一句话“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为主旨句,抓住重点段落研读文本。最后总结全文,将主旨句稍改后齐读:他终于以自己的行动,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了真正的中国人!
通过对重点段落和语词的分析,本课的情感目标应该已经达成,勤奋努力、为国争光的徐悲鸿精神至此应该已牢牢地烙印于每位学生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