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莅临南京市东山小学

经历过程 自主建构——六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二)

  • 发布时间:2017-09-12 21:21
  • 发布人:
  • 撰稿人:王萍
  • 审核人:张继安
  • 浏览量:782

经历过程  自主建构

——六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二)

一、主题:

经历过程  自主建构

二、活动方案:

内容:交流组内课《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听后感想,研讨第一单元的教学重点。

时间:2017911

地点:六年级数学办公室

活动对象:全体六年级数学教师

活动形式:研讨

三、研讨记录:

四、其他过程性材料(报道、照片):

这次听了许老师执教的《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一课,深受启发。由于许老师能深入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跳出教材,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大胆的改革,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紧密结合起来,强化教学互动,对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亮点: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老师在教学时,让学生用12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学生自制的),摆放出不同的长方体,并把长、宽、高的数据填入表格中,启发学生思考,根据记录的长、宽、高,摆这个长方体一排要摆几个小正方体,一共是多少个小正方体。再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个长方体所含小正方体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自己比较、发现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在探索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强实际操作。通过实际观察、拼摆等活动,学生清楚地理解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来源,并能够根据所给的已知条件正确地计算有关图形的体积。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从课堂教学实践看,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师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了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学得自主,学得快乐,并学有所获。不但能做到较好的掌握课本知识,还能做到灵活的运用迁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学习新知,既训练了思维又培养了能力。要是在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时时间在合理些,后面有梯度的练习学生就能得到训练,那样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