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落实省、市区提升工程2.0实施意见,促进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学科深度融合,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创新教学模式,推进“双减”政策在课堂上落地生根,更好地依托南京市“金陵微校”平台构建区级、校级和课堂级三个层级的区校一体化完整生态体系。2022年6月9日,南京市东山小学顺利举办江宁区小学道德与法治“金陵微校进校园”专题研讨活动。活动围绕“智慧教学 服务双减——‘金陵微校’平台优化思政课教学”这一主题展开,南京市江宁区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方峥嵘、江宁区电化教育中心副主任周行满出席了本次活动,同时全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通过观看现场直播的方式共同观摩了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江宁区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方峥嵘老师向全体参与培训的学科老师就本次线上教研活动主题作了简要介绍,并阐释了道德与法治法治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进行学科融合的重要意义。
随后,三位江宁区第十届新晋学科带头人围绕本次教学研讨主题“智慧教学 服务双减——‘金陵微校’平台优化思政课教学”,进行了研讨课例展示。
南京市东山小学徐广凯老师、江宁区禄口第二小学汪丽霞老师、南京市百家湖小学姜文艳老师分别执教了六年级第10课《我们爱和平》、三年级第13课《万里一线牵》、二年级第7课《我们又新玩法》。
徐广凯老师上课伊始利用“金陵微校”平台让学生上传并回忆自己的幸福时光,把学生的幸福生活和战争中孩子们的凄惨生活进行对比,由此引出战争话题,拉进“战争”话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接着开展以“战争究竟给我们带来什么”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在探究中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感受战争带给我们的是危害生命健康、阻碍经济发展、破坏生态环境以及摧毁人类文明等影响,在探究活动中,徐老师巧妙地把金陵微校中的观点云、互动活动、投票和观点收集等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最后徐老师邀请学生一起开展做和平小使者活动,让学生制作和平宣言卡,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和平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汪丽霞老师在课堂伊始就创设情境,播放“空中课堂”的视频,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自然引出“现代通信”的概念。接着,开展“通信故事会”,让学生将自己课前准备的绘画、照片等不同形式的故事材料拍照上传,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小组内充分分享,又通过大屏展示学生的故事,引导学生在全班进行故事分享,并通过恰当的追问,促进学生深入感受现代通信神通广大的本领。之后,又巧妙地融入金陵微校的“趣味素材”和“投屏讲解”功能,通过一条“时间轴”开展了“通信排排序”“时光穿越”的活动,学生在有效的互动中不断打开思维,领悟通信发展背后蕴藏的是人们的智慧探索以及科技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
姜雯艳老师在课堂伊始营造了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巧用七巧板引导学生探索喜欢游戏的新玩法,并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体验创新玩法带来的乐趣,接着,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创新不喜欢玩具的新玩法,引导学生打破固有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整节课,姜老师不仅将“金陵微校”中的“拍照”、“投票”等功能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还使用了“小组PK”的互动评价方式,实时反馈学生的课堂行为,将平时难以操作的课堂评价直观量化,既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更凸显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三位道德与法治学科带头人在课堂中充分将道德与法治学科和“金陵微校”平台进行有机融合,用自己的教学智慧点燃学生的学科智慧,引领学生实现德法学科核心素养的螺旋式成长。
随后,江宁区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方峥嵘老师组织大家进行了以“‘金陵微校’教学环境下道德与法治课堂效率提升的实践探索”为主题的沙龙研讨。首先由三位上课老师围绕研讨主题进行了说课,分享了自己的教学思路、设计理念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金陵微校”平台及取得的教学效果。接着由王蕾老师分享了自己在参与磨课过程中的几点心得感悟,同时三位执教老师也分享了自己在使用“金陵微校”平台一些经验。
接下来江宁区电化教育中心周副主任对全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就“金陵微校”平台的使用和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路径的实践和探索提出自己的几点设想和殷切希望。
最后,江宁区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方峥嵘老师就本次活动做了总结。她指出每一位课程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积极投身道德与法治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探索之中,倡议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入思考,探寻依托“金陵微校”平台实现道德与法治学科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和融通的路径与策略,不断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智慧教学,服务双减。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研究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提升、创新。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更是一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课程教学品质提升、课堂教学创新改革实践新路径的探寻之旅。期待,在全体老师共同的努力下,可以用“金陵微校”平台优化思政课教学,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