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莅临南京市东山小学

朗读文章有妙招 解读文本为首要

  • 发布时间:2016-05-30 16:29
  • 发布人:
  • 撰稿人:汪璐璐
  • 浏览量:1894

                      
 五月,在这蓬勃着希望的初夏季节,南京晓庄学院王宗海教授为东小集团校的所有语文老师准备了一场长达三个小时的视听盛宴-------“三好语文”主张下不同类型文本的解读与感情朗读指导。
所谓“三好”是指“好玩”、“好用”和“好感”,上出一堂学生能乐在其中的语文课和教师精致范读、学生用情朗读是分不开的。一位有素质、有内涵的语文老师应该在朗读教材、分析教材中有自己独特的解读文本的方式与能力。在示范之前王教授先从科学发声与嗓音保健上给予老师指导,“24心经”与五大共鸣腔的灵活运用教会老师发声的方法,随着一首首信手拈来的诗文朗诵,在场的老师不由得响起一阵阵掌声。
随后,王教授通过一个个课例针对不同类型文本进行不同解读以及给予感情朗读技巧的指导。王教授笑着说,如今只有真正接触小学课本,走近一线教师才能真的做一个接地气的小学语文研究者。而对于小学语文教师第一个基本功就是朗读,正确、流利并能有感情地朗读文本。不同类型的文本需要奠定不同的朗读基调:故事类需要讲读调,小说类需要说读调,美文需要美读调,古文需要诵读调,话剧需要演读调。他以《小松树和大松树》、《夕阳真美》为例,引导语文老师感受了故事型课文和状物型课文朗读存在的差异。紧接着,通过《狼和小羊》、《乡愁》,向大家介绍朗诵的两大标准:拿捏准确、有感染力。最后,在《春雨》中,强调定基调、定语调、定亮点、定体态等朗诵四要点。“重音、停顿、语势、节奏......”都是语文老师在朗读时需要做到的外部技巧。既有知识指导又有示范朗读还有大量的朗读互动,王宗海教授以他自身独特的魅力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老师。
    最后,王教授把感情朗读中的问题总结为“三腔三调”即:拖腔拖调、拿腔拿调、走腔走调,并就每一种问题结合实际课例提出解决策略。尤其着重介绍了解决走腔走调问题时定语调的技巧知识,对朗诵时的气息、声调等特殊技巧都做了相应的解读和示范。
朗读指导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也是相对薄弱的环节,在专家的指导下东小的老师们对朗读技巧有了全面的理解,自身的朗诵技巧有将所提升,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诵技能,是需要我们共同探讨的话题。
正如汪璐璐老师在开场的介绍中所说,一次三小时的讲座或许今天只是给一百多位语文老师指引了方向,但请相信,东小的老师会将今天所得分享给班级的五十名孩子,辐射之广,意义之深远是不可估量的。
            
               
 
               
下一篇:期中“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