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莅临南京市东山小学

青年教师陈婧文研讨课(一)

  • 发布时间:2018-01-29 13:19
  • 发布人:
  • 撰稿人:njdsxx
  • 审核人:张继安
  • 浏览量:927

《比尾巴》教学反思

《比尾巴》这篇课文是首儿歌,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内容是充满儿童情趣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在教学的时候,一方面要注重诗歌的趣味朗读,另一方面要注重诗歌的语言形式,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学会运用。

我由“比”字的教学导入,引发学生的认字兴趣,再引出课题《比尾巴》,对“尾”与“巴”进行教学,在此处顺便对“巴”字教学书写。然而此处的写字教学,为了追求趣味性,而显得写字教学不够扎实,对于一笔一划的占格还是应该带着孩子认清楚。

接着指导朗读诗歌,对于问句的出现,加以辅助箭头指导朗读,并和孩子说明问句是特殊的句子,句号的出现也代表这是一个句子。对于这一点的强调经过我和师傅的商量觉得很有必要。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为了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辅之以动作进行朗读,加深对词语的理解,而能更好地读好句子,一时课堂的气氛很活跃。

中间加了“谁的耳朵”的健脑操,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仿照课文,借助老师所给的图片,说一说“谁的鼻子”。此处,两个例子的出现显得很是多余而重复,再设计上,可考虑将课文作为健脑操,再让学生仿照课文说一说。这样显得更为明晰而简洁。

下一篇:常技一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