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莅临南京市东山小学

语文组周记(四)

  • 发布时间:2018-11-05 16:26
  • 发布人:
  • 撰稿人:东山小学
  • 审核人:张继安
  • 浏览量:981

做快乐幸福的英语教师

南京市东山小学  顾苏雅

    参加完本次的教研活动,我最深的感受就是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既有一定的压力、要像幼师一样多才多艺,同时又是所有学科中幸福值最高的教师,因为可以形式多变、从艺术或是精神层面和学生产生共鸣,与此同时,教师自身也乐在其中、不断完善自己。

授课老师给我的感觉就是她真的在享受英语教学,正是她的热情和对歌曲教学的热爱感染了学生,也感染了所有听讲座的我们,如果我是她的学生,肯定非常期待每天的英语课。我发现老师找的课外歌曲资源都偏向节奏感强的类型,并且其中是有互动的,所以不会显得沉闷呆板;另外,难度相比教材来说较大一些,但也正是这样,才能达到拓宽视野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需要稍微蹦一蹦才能够到”的内容才更能激发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自然就能提高。除此之外,抛开理论、方法不谈,老师本身的性格、自信就能深深感染我,她这样的感染力加上强烈的探索精神,什么样的学生不喜欢呢?什么样的学生不能由此爱上英语呢?

另外一节课,我特别喜欢老师娓娓道来的样子,与之前老师的激情不同,她更像是和煦的春风。老师重点讲的是课内歌曲的教学,尽管她一直都很谦虚地说课内的没有那么丰富有趣,但是带给我的感悟同样也很深,因为,正是老师的丰富经验和教学智慧,才能把课内歌曲也教的同样精彩。课内歌曲往往只有简单的几句歌词,并且有所重复,怎样才不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或者说在保证学困生学会之前,怎样让接受能力快的学生也感到有挑战性呢?那就是形式的变化,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唱法、加上动作、改编歌词等方法,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掌握的基础上,而就是这样的简单歌曲,教学步骤也不能省,因为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还是有的,所以常态课上的歌曲教学还是要一步步扎实到位,不能一带而过。

    最后,针对最近的听课学习,我有了新思路的就是post-reading部分,之前备课时,每到这个部分,我几乎都条件反射地写上“尝试复述或表演”,好像思路都被固定化了,至于怎么样复述或表演,我就没有深思了。而复述时可以改变名称、人物角度让我恍然大悟,原来还可以这样操作!不过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大,我想是不是可以尝试用意思相近的句子进行替换复述?或是为课文适当增加语句,给出一些选项,让学生选择性地进行加减?或是分不同的场景或时间段,小范围地改编课文片段?也许我可以在后面的课上进行尝试,希望我的课也能像以上两位教师的课一样,让学生期待着上,我也能成为一名快乐幸福的英语教师。

 

“活学活用”进课堂

李嘉慧

最近的语文课我们学了很多的拼音。初始的导入较常规的是用“图片”导入。再让孩子们回答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在做什么?还有什么?的内容后,不急于引出今天新的拼音宝宝。因为从开学以来我们的作业之一都是每天坚持阅读20分钟以上,所以我让学生结合自己这段时间的阅读内容,加入自己的想象,结合图片编一个小故事,有的孩子阅读的书比较多,有自己的想法,能加入故事的起因,经过,情节。有的孩子则是“小试牛刀”。对于愿意尝试的孩子不管说的好不好都进行表扬,渐渐地,我发现有越来越多的孩子积极举手编故事了,他们会将“卖火柴的小女孩”故事情节加以改编,或者综合多个故事进行自我创作。

进入拼音的学习中,我会让孩子们尝试给音节找朋友即组词或者说句子,除了孩子们常规的组词外,有的孩子很机智的发现,班级同学的名字里就有我们今天学的拼音,我会对他的善于观察和发现进行表扬奖励,更有甚者,会从古诗中活学活用这个词语。比如最近我们学了“sh”关于“sh”的音节有“shao”,于是有孩子就想到了我们“每周一诗”打卡中的《回乡偶书》中的“少小离家老大回”对于这样的孩子,我总是鼓励他们将学过的内容活学活用进课堂。除此之外,他们的活学活用还表现在生活中发现的地名组词,日常用语组词等。学生们每一次的小进步都是他们成长的表现!

 

周记   

                         荀慧娟

每次周一上班,我琢磨着学生的作业。其实前一天临睡的时候脑子里就想学生们会把作业完成的怎么样,就想:明天一大早先到教室里去,赶紧把作业收上来看一看。如此一想倒也睡了一宿的安稳觉。 

第二天一早兴冲冲便往教室里赶,还未曾与学生照面,远远地便传来了他们朗朗的读书声,心中一阵窃喜:这些小豆丁这次来得比我早,还蛮自觉的嘛!这种学习的精神真值得我学习呀!在领读的带领下读得更欢了。 

于是,就想目不转睛地批阅起学生的作业来,好在布置的作业不算很多,要知道有的学生可会见机行事呢,只要你稍不留神,他们就会养成懒散之习,或漏掉些或迟迟找不着作业了等等。等到一口气把作业批阅下来,果然不出所料,长得小小的女孩子L瘦瘦的P,白白嫩嫩的G都说把作业忘在家里了,还有扎这小辫儿的Y位作业偷工减料度过了这快乐的一周时光……当催促他们打电话让家长把作业送来时,他们都满口答应。可直到下午三节课后已记不清是第几次询问他们时,才看到了他们的作业,是真的忘在家里的吗?也许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才最明白。记得早上有个孩子对我说:“我作业忘在家里了,我明天把作业带来吧。”我十分认真地回答他:“你是个诚实的孩子,我相信你作业已经做好了,但今日事今日毕,我今天必须批完你的作业。”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作业问题就是一场场“游击战”,我觉得作业并不是负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而非完全为了结果,重在练习的过程,只要已经补好了,暂且就善待他们吧。更重要的是始终如一地对学生抱有信心,呵护他们脆弱的自尊,期待他们的成功

 

 

 

 

听课随记

路曼

周一听了一节《黄鹤楼送别》。老师的设计非常精巧。先由填诗导入并形成对李白和孟浩然的印象。接着自读古诗解决读音和节奏问题,并让孩子在朗读中存疑。同学们借着文包诗独特的文体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补白,让孩子们感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送别意境。最后紧扣诗眼,升华感情让学生体会诗人们志趣相投、惺惺相惜,眼中心中唯有对方,让诗情在景色中渗透出来并且也和课堂伊始产生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