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课万人》活动
“山花烂漫,彩叶纷飞,期待这个日期,期待这次盛会。钱塘的雨美,西湖的茶醉,人间天堂千课荟萃,伴随着理想起风。”我的心情都藏在了这首歌里,可以说对这一次的研修心里充满着期待。期待主张“尝试教学”的华应龙大师、期待从大学就开始读其著作的吴正宪大师 、期待“数学小王子”但又饱受争议的张齐华大师……
可以说参加这次“大数据时代下的未来小学数学课堂研讨观摩会”不仅给我带来感官上的冲击,更给我带来很多的感悟。如果把这次听课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一日三餐”型课,即书本中有,且每天都在上的课。另一种是:“下午茶、夜宵型课”,即书本中没有,老师原创较为新颖的课。
一、“一日三餐”型课的感悟
同样是“一日三餐”,大师所做的即色香味俱全。俞正强老师的《百分数的认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俞老师用最原始的方法给我们展示了一节优秀的课,俞老师课设计的很具思考性,尤其是复习导入的应用贯穿整节课。强震球老师的《圆的认识》,通过画圆来认识圆,比赛来认识半径。(用绳子和皮筋解决了半径不变的问题),构思很巧妙。罗鸣亮老师的《小数的意义》,罗老师幽默风趣,别出心裁的用简单的信封让学生去猜涂色部分是几分之几不断攻克难关……
二、“下午茶、夜宵”型课的感悟
这种课型在平常生活中很少见,可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华老师的《阅兵中的数学故事》源于他观看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阅兵时的感受,从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思考。唐斌彩老师的《生活中的螺旋线》源于其在英国留学是所观摩的一节课所带来的灵感。许卫兵老师的《超级大洞》,源于其对神奇的一张纸的思考……这些课时效性强、操作性强、欣赏性强,给人以美的享受。
当然我一直明白这样的一句话:“即便是特级教师的教案给你上课,你也上不出特级教师的味道。”我还处于膜拜阶段,要通过不断的读书、反思和学习来沉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