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
——三读《平凡的世界》
南京市东山小学 迟宁
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电视,只有一个收音机,它,成了我们家里传播文化的重要媒体。最初接触《平凡的世界》就是在收音机里听到的。那情形至今难忘:每天中午12:30准时坐在桌旁,仔细地听完半小时的广播,然后充满期待地等着第二天的新内容。不知道听了多长时间,现在想来,应该不短。第一次读《平凡的世界》就是这样的“听读”。 因为没有接触到文字,只记住了主要情节、主要人物,别的因为阅历只一知半解,但这本书却留在了我少年读书的记忆中。
二十多年前,我和几个同届的晓庄师范的校友分到了一个偏僻的小镇,有过三年城市生活、师范生活的浸润而骨子里却是地道的农村人,这样复杂的组合下我开始了我的小学教师的生涯。我很喜欢这份职业,因为接触的是孩子,他们单纯,与他们相处,我有的是一份自信、快乐,在三尺讲台上我书写着我们教育梦想——用爱、用勤勉、也用执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默默、无闻。每天迎着太阳走进校园,每天披着满身霞光离开学校——典型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耘在教育的园地里。工作之余开始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就再次读到了《平凡的世界》。
因为有少年时的读书记忆,厚厚的三本书不知不觉就读完了,掩卷而思,心中不由得悲凉。
路遥是宿命的,在他的笔下,没有一个人是幸福而完美的。孙少平历经贫穷磨难,最后是带着一张留有伤疤的脸回到大牙湾煤矿。少安的苦日子似乎过完了,可妻子却患上了肺癌,美丽善良的小霞还没成为一个真正的女人就被洪水卷走了,润叶是在丈夫成了残疾人后才摆脱了爱情的痛苦,不过不是在承受着另一种痛苦吗?人生就是一种痛苦的经历,于是每个人都过着辛苦的生活。
路遥是悲观的。爱情不顺,仕途不畅。贫穷饥饿是最大的原因,也许他想告诉我们的是我们得摆脱这些才有幸福。他的悲观的情绪弥漫在整本书中。让人不能摆脱,人的心里沉甸甸的。
路遥是优秀的。他向我们展示的画面是那样恢宏,又是那样的真切。我们小时候就是这样过的,那些美好的情感是每个少年都经历的吧。
第二次读《平凡的世界》有了很多的感受,年轻的生命因为有了这些好书的陪伴而显得有了一些内涵。
我的职业特点注定我每天面对天真无邪的孩子,与纯真可爱的小学生打交道,一直有一颗童心,一直心态很年轻,一直以为还有很多岁月没有经历,也一直以为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一直是一名普通又
教师的中年该怎样过?
虽然没有莎士比亚笔下哈姆雷特的“生存还是死亡”来得严肃,可这个问题夜也清清楚楚地摆在了我的面前
看过一本亦舒的书,名字忘记了,只记住了书里的几句话,有一句时常出现在我的心里——苦乐中年。难道不是吗?苦乐中年,苦字当先,以苦居多,有多少乐呢?
还是闭上眼睛,糊里糊涂地过吧。“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以前叫豁达,现在叫淡定,更朴素的表达应该叫过日子,一天一天地过日子。还会和以前一样吗?肯定不一样了。中年是不可回避的话题,也是不可回避的现实,中年人的特点:精力不济、热情不够,还会有正常的职业倦怠 ,都面临着。
教师的中年该怎样过?生活、阅读、历练,我慢慢找到了了答案。
前段时间,我有些闲暇,就从书架上取了《平凡的世界》来重读了。100万字的小说,只半个月时间就读完了,一来是重温,二来小说本身也很精彩,读完,可谓感慨万千。主人公孙少平是一个从黄土高坡上走出来的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他不屈服于命运,用拼搏用奋斗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读完书的人都知道大牙湾煤矿并不是他命运的终结,凭借他的闯劲,他的奋斗,还有一片人生的新天地必将被他创造出来,再次展现在人们面前,真可谓人生不息,奋斗不止。
阅读了经典,你才会发现,经典润物无声地浸润、滋润、影响继而改变着一代又一代的人。都说年龄相差四岁就有代沟,办公室一位同事比我小了七、八岁,按说有了两代人的代沟,不想今天我们在一起谈论最爱的读的书竟然都是——《平凡的世界》,可见真是一部经典之作。我们在感叹人物命运的同时,在赞叹路遥写作水平之高超时,都不约而同地认为这部作品其实是告诉我们:人生是需要奋斗的。
其实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同样是奋斗的人生,一生须奋斗。年轻时精力充沛,为工作披星戴月、任劳任怨,可以称得上是奋斗吧,那人到中年,却发现更要奋斗,方会有完美人生。因为我们要战胜自己,战胜职业的倦怠,战胜逆境不顺,而前提是——人已到中年。
多少年前有一部风靡一时的电影《人到中年》,有一篇深得人心的小说《人到中年》,二十年前将它们看了,读了,还杞人忧天地想过:我的中年是啥样?白驹过隙,不想自己也到了中年,个中滋味,电影、小说都描绘的不够细致,慢慢体会,慢慢品味,慢慢生活……慢慢懂得:苦乐中年!奋斗的中年!
倦怠时,困顿时,迷茫时,犹豫时,情绪低落时,内心一次次不甘,一次次呐喊,一次次挣扎。人生才过一半呀,还有许多的责任要担当,还有许多的精彩要演绎呀,于是重重地推开心中的阴霾,重新将阳光洒满心田,重新将奋斗作为人生的信条。作家六六曾说:“经历中年危机,便以文字排忧,不想写成了《蜗居》《心术》等”(大意如此),怎样的危机?情感、生活、工作、世事?皆有?细细揣度,凡人、俗人的苦恼,就是中年危机。特别是我们这些中年教师,我们首先战胜的是我们自己呀!日复一日地在三尺讲台前耕耘,貌似简单的重复,细想:那讲台下不断更迭、不断成长的笑脸,要求我们用上智慧、用上思考,将厚重的职业倦怠推开吧,中年教师亦有他迷人的风采呀!
早几年我看书只挑小说看,喜欢那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喜欢个性鲜明的人物性格,更喜欢那些唯美的意境,常常替古人担忧,常常为书中人“掬一捧眼泪”,常常沉浸其中不能自拔,我自己称之“太投入”,岁月更迭,世事渐懂,读书的口味有了改变,开始读散文,林清玄的,余秋雨的,乔叶的,於梨华的,龙应台的,周国平的,王小波的,读着读着,也豁然明白,人生中的中年不就像一篇散文吗?行散而神不散。也许我们的精力不能与年轻人比,但我们有实践,有工作的经历,“经历是一种财富。”,人到中年,我们的奋斗,我们当初的努力,我们年轻时洒下的汗水,都是我们储存的财富呀!奋斗依然是我们的信条。
生活告诉我们,阅历告诉我们,历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部《平凡的世界》,都将演绎一段平凡的人生,但用奋斗去经历,平凡中必会折射出熠熠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