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负重前行
——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有感
南京市东山小学 肖凤兰
初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二十多年前了,说实话,懵懂!只依稀感觉整部作品都是围绕着托马斯和特雷莎、萨比娜之间的关系来展开,把三者的经历放置在大的历史背景下来讲述和思考。有的地方甚是故弄玄虚。如今,快要到知天命的年龄,寒假里再捧起这本书,隔着玻璃晒着冬日的暖阳静静阅读,哪些多年前圈圈画画的懵懂句段竟如冰冻的溪水渐渐融化开来,最后在心底潺潺流淌。我想,能让这些困惑解冻开来的,应该是这二十年多年来的负重前行。
什么是“生命之重”?什么是“生命之轻”?米兰·昆德在书中告诉我们,萨比娜是轻,是逃避,是背叛;特蕾莎是重,是责任,是负担;托马斯就在这两者之间忽轻忽重。
读完这本书,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句话:“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简单来说,责任是重、可谓重如泰山,人一辈子,责任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却也是最真切实在的,是生命之重,给了我们每一个生命存在的理由,它让我们学会了什么是爱什么是信任什么是理解,让我们得以享受生命所带来的精彩和搏动。逃避是轻,解脱了负担,当你能够没有任何牵挂任何束缚地活着的时候,人变得比大气还轻,轻得让我们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只能随风飘飞、随波逐流,难怪娱乐圈无数在炫耀的名利光环之下爆出的吸毒丑闻时有发生,有的甚至轻生了事。我想彼时的他们我们如果能拥有那份被人需要被人依赖着的存在感和负重感,想必不会有这样的结局。
作为一个母亲,我庆幸自己从来没放弃过“重”,哪怕是在遭遇坎坷的时候,也坚强地独自承受着苦难。正是因了这份“重”,因了对女儿的责任和负担,我才没有自暴自弃、才会爱惜自己的身体健康、才会不断努力工作。回过头来想,苦难其实也是一笔财富,看你是否有能力来承受。走过坎坷,终究会迎来生活的春天。
作为一个教师,我从来就没放弃过“重”。对学生,我是老师也是朋友。“教师”的身份让我懂得自己的职责,让我明白每个家庭都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让我知道每个孩子都是家长捧在手心里的宝,让我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让我用心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我明白必须兢兢业业地教书育人,不敢有丝毫懈怠,唯恐有些许疏漏而耽误了学生。
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也从不忘记自己的“重”,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约,和同事互帮互助,和朋友坦诚相待,和邻居和睦相处,和家人相亲相爱。
正是这些的“重”,让我不断淬炼自己,完善自我。也正是这个原因,我常常说:孩子们是上帝送给我的最好的礼物!因了这份礼物,我才能健康安然地生活。当然,偶尔也会有“轻”的时候,比如我还是他们的“朋友”,的身份让我在疲惫之余能稍释重负,在空闲的休息日我会听听音乐,晒晒太阳,看看闲书,让身心得到短暂的休息和调整。
总的说来,《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本书,让我明白:生命需要“重”,需要一种“甜蜜的负担”让我们更真实地体会生命本身的意义,让我们能坚强地去面对生命中会出现的意外、残缺,更真心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因为来之不易的缘分而出现在我们生命中的人。反之,当生活变成轻飘飘的,没有值得牵挂的人和值得奋斗的东西,生活就会失重,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而只有责任才是生命的阳光,一个有负重感的人,他身上所洋溢的的是那种对生命的热爱和四射的活力,他让你感觉到人生就是因责任而充实,因充实而饱满,因饱满而富有勃勃生机!
所以,相比轻来说,生命更能承受的是重,是责任之重,让我们负重前行!是的,负重前行,正如托马斯说反复独白的那样:非如此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