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读张晓风的《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有感
南京市东山小学 马业蓉
或见或不见,花总在那里。
或盈或缺,月总在那里。
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吧,
不要做一夕的赏月人吧,
人生在世哪一刻不美好完满?
哪一刹不该顶礼膜拜感激欢欣呢?
―― 张晓风《一一风荷举》
送走料峭的春寒,正等待我们的是姗姗来迟的暖春。这样的季节,蓝天打了蜡,树叶儿也上了釉彩,一切欣欣然的样子,甚是明朗。在一个阳光和煦的午后,捧起张晓风的《一一风荷举》。带着柔静的心情读到这篇《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心头淌过潺潺暖流,除了满满的感动、满满的爱,还有满满的责任、满满的思索。
认真读了张晓风的《我教给你们一个孩子》,我非常地感动与不安,感动来自孩子父母对我们教师的信任,不安则源于父母给与老师的这份重托。
我也是一位母亲,读了文章后,我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一位母亲的心声,对孩子的爱以及对社会,对学校的那份惶恐。不管孩子优秀与否,他在自己的母亲心理都是唯一的,它是全家的希望。每一位家长交给我们老师一个孩子,希望孩子能在.老师的管教下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读了这篇文章,我感觉自己每天面对的不仅仅是50个孩子,那一双双眼睛的背后,还有一位位诚惶诚恐的母亲,她们交给我50个孩子,我感觉自己的责任非常重大,我将怎样做才不辜负这50位母亲呢?这是我应该下心思去思考的。
读书给了我很多的感悟和灵感,这篇文章使我认识到自己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努力。我会用关注的眼光去欣赏每一位孩子。每个孩子身上都会有自己的闪光之处,甚至是后进生。作为老师,不应该每天盯着他们的缺点,应善于发现每位孩子的优点。赞美他们,借助优点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克服缺点。正如网上一位教师所言:赏识你的孩子,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欣赏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的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并真诚的帮助他们,那么奇迹就会发生。
我会用一颗宽容的心去看待孩子犯的错误。当孩子犯错,尤其是犯一些老师经常强调和提醒的错误时,心里真的是非常地气愤 。读了这篇文章,感觉气愤,冲动都是不应该的,孩子终归是孩子,特别是低年级。作为一名教师,应以一颗宽容的心去看孩子们犯的错误, 而不能按成人的规则去要求,衡量学生……
一位教育家曾用如诗的篇章概括道:“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他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从踏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刻起,我就不曾停止过淡淡的忧虑,也曾虔诚到近乎痴傻的地步,用温柔的话语寄托世界,祈祷让我的孩子们快乐健康的成长。但曾几何时,我也学会了怨天尤人,埋怨学生不够聪明,埋怨好心得不到好报……静下心来,想想平日里那些毫不起眼的孩子,那些顽皮的小宝贝们,原来也都有可爱的一面。猛然醒悟: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有时匆忙的步履,泥泞的心情遮掩了我们的双眼;繁琐的工作,忙乱的头绪,钝化了我们的敏锐;成绩的镣铐,升学的压力,扰乱了我们的心智,所以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学生的缺点,而忽略了那一双双天真的眼睛,那一颗颗纯洁的心灵。
当我面对文中母亲“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人啊?”这样的问题时,我不禁陷入沉思。我想,我们的教育力量应该在于学生心灵的唤起,教育的目的不是制造只会背书、做题的得分机器,不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考上名牌大学,而是要照亮人生,让所有学生有尊严的生活。尽管现实社会物欲横流,作为教师,还要保住我们的底线,用心做好教育,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他们是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尽情地沐浴阳光,吸吮雨露,需要风雪的磨练,鲜花的簇拥。 掩卷而思,自己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净化,感觉到教师真正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我将铬记一位母亲对世界的期盼“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男孩儿,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人呢?”我想,作为人民教师,我能理解千万父母的心情,我也要让更多的家长感受到把孩子交给我,他们是放心的!
小心翼翼合书立于窗前,阳春三月的清风在细叶间穿梭,所有柔嫩的枝叶都被邀舞了。朦胧间,我仿佛看见不远处平静的水面上,清风拂过,圆润的荷叶间点缀着朵朵娇嫩的花蕾,嫩红色的尖尖角儿随着清风正欲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