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帮助广大一线老师准确把握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的编写意图,努力解决统编版教材使用过程中的困惑,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019年9月18日,东山小学如期开展四年级语文课堂观摩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两个会场进行。
友善学堂里,侯祥敏老师执教了《爬山虎的脚》的第一课时,以合作学习的方式重点关注了课文的一到三自然段,侯老师以“哪些语句可以看的出作者观察的特别仔细”这一核心问题,有条不紊地告诉学生观察细致要从数量、形状、位置、颜色等不同角度观察,与此同时,结合文本点出观察还需连续,这样才能做生活的有心人。朱锦涛老师执教的《蟋蟀的住宅》,以“法布尔是怎样观察蟋蟀的住宅”的这一核心问题,让学生在读、圈画、图文比较中知道了蟋蟀到底是住在哪里,同时在品词析句中感受到了法布尔的观察细致。两节课两位老师紧紧抓住“细致观察”这一语文要素展开教学,同时都采用了“图文结合找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在读和画比较中,了解了怎样才能细致观察。两节课研究深入,给我们的观察类文本提供了很好的教学范例。
stem教室里,司丹丹老师执教《爬山虎的脚》的第二课时,以全体学生读、一位学生画的方式复习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进而学习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圈画出爬山虎的脚与墙有关的三个词,并思考把手指当作爬山虎脚上的细丝,如何用手指演出刚刚圈出的词。在做动作感受,联系生活实际中体会“触着”、“巴住”、“紧贴”的状态,推进对爬山虎的脚的状态的理解,并在视频中直观感受,再用朗读表现出来。在它细微的动作被如此详细而连续描述出的体会中,理解“细致观察”和“连续观察”,在四五自然段中寻找中加深理解。最后结合书后资料袋,学习图文结合的方法记录观察。司老师的课堂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善于引导,层层推入,深入浅出。汪云洁老师执教《蟋蟀的住宅》第二课时。由听写导入,复习蟋蟀住宅的特点。关注于七到九自然段,结合思维导图,让孩子们梳理蟋蟀住宅的修建过程。抓住蟋蟀的动作,体会动词的准确,感受动作的连续,品味观察的细致,引导学生对于柔弱的蟋蟀有了新的认识。并在持续整修的段落中感受蟋蟀的“工匠精神”。抽出具体句子,感受法布尔描写时的准确如实和形象生动。汪老师的课思路清晰,层层深入,有趣而有效。
精彩的课堂耐人寻味,令人期待的讲座接踵而至。江宁区教研员吴勇老师对统编教材体系进行解说和说明,强调关注语文要素,明确教与学的目标、训练要素、知识能力的综合体;强调瞄准语文要素,构建“教练评一体化”的体系;强调贯通语文要素,借助今天的课例解读了读要素的内部贯通、读要素和写要素的贯通。同时,强调语文本体性的知识的关注与渗透。接着,由两位老师为我们带来我四年级统编教材的解读。侯祥敏老师从工具性和人文性兼顾、整体和部分统一以及阅读与表达并重三个方面,结合一到四单元具体课例进行了解读。朱锦涛老师以“着眼单元,落实要素”为主题,强调统编教材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相结合的“双线结构”,关注显性梯度,发现隐形联系,结合五到八单元的具体课例进行分析。
学而有思,思而有问。在场培训的老师提出内心的疑问,得到了在场的各位专家的指点。本次培训会在思想的碰撞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