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莅临南京市东山小学

悦”读,“慧”分享:“整本书阅读”主题教研活动——(4-6)语文教研活动(3)

  • 发布时间:2019-12-13 14:01
  • 发布人:
  • 撰稿人:东山小学
  • 审核人:张继安
  • 浏览量:3605

一、活动主题:

“悦”读,“慧”分享——“整本书阅读”主题教研活动

二、活动方案:

(一)课例观摩:(80分钟)

1.时燕老师执教《安徒生童话》课外阅读推荐课(40分钟)

2.马婷老师执教《童年》课外阅读交流课(40分钟)

(二)交流平台:(40分钟)

1.课前思考:结合本年段具体学情,谈谈如何上好课外阅读课。(周一前完成)

1  我们年段课外阅读课现状——我们在哪:统编版教材下的课外阅读现状

2  统编教材中“三位一体”新概念指导下,课外阅读的地位与意义——我们要去哪:统编版教材下的课外阅读走向何方

3  鉴于四种课外阅读的类型,我们的年段的选择及其教学策略

2.课后反思:这两节课对我的启发和策略调整。(周一课中完成)

时间:2019.12.2,下午1:40——3:40

地点:智慧教室

活动对象:16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活动形式:课例观摩研讨


 

三、研讨记录:

新教材的改革,提倡从单篇阅读到单元整体阅读、群文阅读再到整本书阅读的阅读理念。其中整本书的阅读又是培养孩子语言思维,提升文学涵养最好的途径,它可以让学生从追求阅读量转化为追求阅读“质”和“法”的训练。教材中的语文要素可以迁移为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真正让孩子爱上阅读,学会阅读策略,最终成为终生的学习者。2019122日下午,我校如期举行语文专题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采取先听课后研讨的形式。在听课环节中,时燕老师和马婷老师分别为大家展示了阅读课——《<安徒生童话>阅读推荐》《在苦难中成长——<童年>阅读分享》。在课堂教学中,时老师和马老师紧扣从单篇阅读到单元整体阅读、群文阅读再到整本书阅读的阅读理念主线清晰,层层递进。


在课后的研讨环节中,首先由两位执教老师分享教学思路,时老师和马老师从课例出发,分享了自己在备课和磨课过程中对“从单篇阅读到单元整体阅读、群文阅读再到整本书阅读”这一阅读理念的贯彻方法。

 



 


接着,各年级备课组结合课例,以备课组为小组,讨论如何上好阅读课,并以绘制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精彩的汇报发言。

四语备课组从读物选择和教学策略出发,认为在读物选择上不仅要“漫读”,即注重量,还要“蔓读”,即注重质,蔓读,主要表现在结合教材文本开展的拓展性、主题式阅读。如围绕教材文本,推荐相关主题的文本群;围绕文本作者,推荐同一作家的文本群;围绕文本体裁,推荐相关体裁的文本群等。这样的阅读,以教材文本为主干,以推荐文本为攀引的藤蔓,向不同方向生长,实现了阅读效能的最大化。在教学策略上要注重:①兴趣入手;②结合教材;③课内迁移。要构建起“课内精读+自读+课外延展阅读”,以学生为核心的阅读体系。

五语备课组从内容、时机、方式三方面进行分析。在内容上应关注:①从课内到课外;②名家名篇;③快乐读书吧。在阅读时机上,不仅要随文读,还要加入链接。在阅读方式上,由片段、书评、作者、语言、写法等方面切入。李洁老师还特别强调了阅读反馈的相关策略,可以通过开展阅读交流与分享、读书小报展示、小组制作连环画比赛、读书思维导图评比、课外书阅读擂台赛等方式进行分享交流。同时,采用小组阅读加分制。针对个人阅读的反馈,在小组间进行加分激励,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                                

六语备课组提出阅读课应当尊重前期阅读,目标定位适度,尊重个性体验,尤其要提倡以读促写,双管齐下因为阅读,有了一定的量的积累,才会有写作的厚实积淀;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审美欣赏,在欣赏的情感体验中,将阅读个体的主观感受与阅读内容的客观存在有机交融,从中领悟到作品所要传递的多元信息,从而有所收获,获得内心情感的愉悦与满足。阅读交流课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以阅读促写作,以写作带阅读,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共同提高,比翼齐飞。

接着,朱锦涛主任进行了总结发言。朱主任结合三年级的教学策略,从三个方面总结了阅读课的教法与定位:①目标要清晰;②课程定位要准却;③方法渗透要多样。

最后,汪云洁老师根据年段布置了任务、相关注意事项和各备课组资源上交的时间节点。

开展这样的主题教研活动,探讨“整本书阅读”的具体课型和教学策略,准确定位阅读课教学的教学目标,探究阅读教学适用的教学模式,并以此为桥梁,完成整本书阅读的资源建设,以期推动全校师生的课外阅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