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壁虎借尾巴》听课反思
5月29日听了一节徐老师的《小壁虎借尾巴》。作为新手老师,让我感觉她对课堂的把控很到位,对文本的解读也很深刻。教学上关注到孩子的学习习惯。
通过谜语导入,引出小壁虎这一角色。继而提问:“壁虎一般在哪里?”学生回答:“墙壁”进而对“墙”进行趣味性的教学:“你们看,图片上一块两块三块砖像墙字中的哪一部分呢?”引导学生对“墙”中的回字与砖块进行对比。
关注课文中学生不会的字怎么认识?引导学生学会借助字典这位好老师。同时出示“蚊”这个字,引导学生说出是通过查字典的方法认识生字。
课文中时常出现多音字,多关注可以让孩子积累更多的生字,加强组词训练有助于孩子词汇量的积累。辅以多元化的语言评价能增强孩子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关注课堂上文中动词,形容词的运用,有助于孩子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本课,徐老师关注到文中动词:“捉、咬、挣、断”并让学生演一眼,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用横线和波浪线分别画出文中小壁虎去哪里结尾巴?找谁借的语句,让学生在圈画中整体把握感知了课文内容。
整堂课下来,知识与趣味相融合,活灵活现的课堂语言呈现模式,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