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情境,轻松解题
—— 一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三)
4月5日上午,虽然“天公”任性地阴沉着一张脸,但一(6)班教室里的孩子们却激情高昂,与一年级数学老师一起沉浸在《求减数的实际问题》课堂里。
理解求减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式是解决“求减数的实际问题”关键,也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怎么解决?
朱洁老师从情境入手,在充分复习旧知“求和差实际问题”后,创设情境,让学生仔细观察,提取信息,读懂题目意思。
其次,在分析问题与条件之间的数量关系时,通过让小组合作,放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结合具体的情境表述数量关系:一共摘的28个桃可以分成“已经吃掉的”和“还剩的”两部分。从而掌握数量关系式:知道一共摘的和还剩下的,求已经吃掉的,就是用“一共摘的桃子数—还剩的桃子数=吃掉的桃子数”。“说出算式28-7=21(个)中每个数字表示的实际意义”的教学,再次加深学生对数据和数量关系式的理解,直至内化。
最后,强调解决问题后要自觉主动检验。借此培养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巩固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新知源于旧知,但又有别于旧知。所以在巩固练习中朱老师注重了“求减数的实际问题”和“求差的实际问题”两类问题的比较,以此让学生找到两类问题的原点——减法问题,因为都是求总数中的一部分,所以都用减法计算。这样的回归,能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