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莅临南京市东山小学

一年级数学备课组第六次活动

  • 发布时间:2021-06-02 14:18
  • 发布人:
  • 撰稿人:丁常娣
  • 校对人:丁常娣
  • 审核人:张继安
  • 浏览量:978

一、活动主题:“教”指向“学”的内在需求

二、活动方案

内容:组内课《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时间:2021-5-24

地点:一(12)班

活动对象:一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活动形式:听课+研讨

三、研讨记录

四、其他过程性材料

    5月24日王萍老师在一(12)班执教了《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一课,王老师的整个教学设计从复习旧知——情境导入新知——学生试算设疑—— 操作理解释疑——技能的形成——运用知识,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认知过程。通过两人一共有多少枚的情境导入,自然过渡到进位计算,先让学生试着算一算,在学生出现两种答案:一个是40,一个是50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小棒或拨计数器寻找正确的答案,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算理、展示交流,将新知识转化、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学生在捆一捆,拨一拨中形象感受到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初步感知“个位满十,就应该向前一位进1”。然后师生又共同完善了竖式的规范书写。重点强调了“向十位进1”的写法,使得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此得到了进一步的明晰。形成了完整的知识结构,恰到好处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解决认知冲突的积极性。

接下来,备课组其他成员结合王老师的这节课展开了讨论,大家认为:在计数器上表示“满十进一”比用小棒表示更有意义、更有难度,因为它不仅表示“10个一是1个十”的意义转换过程,还要有“十进制”的位值观念,才能在相应的数位上表征出来。“教”因为有学的需求,如果无视“学”的起点,遮蔽“学”的需求,“教”必然是单薄而低效的。只有指向“学”的内在需求,“教”才是丰厚而高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