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莅临南京市东山小学

中国四大奇观之一——吉林雾凇 ——四语备课组第八次活动

  • 发布时间:2016-12-14 09:03
  • 发布人:
  • 撰稿人:njdsxx
  • 审核人:张继安
  • 浏览量:706

中国四大奇观之一——吉林雾凇

                               ——四语备课组第八次活动

四年级全体语文老师于126日齐聚四(4)班,很荣幸聆听了赵老师执教的《雾凇》一课!赵老师上课的风格清新自然,很有亲和力,她执教的课文《雾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河山的歌颂之情。

 

  上课一开始赵老师由“九九歌”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出示了雾凇的相关图片。学生一下子被雾凇的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的画面所感染,再适时地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赞赞雾凇,接着抓住“奇”字让学生感悟雾凇的美与多。雾凇形成的过程,感悟作者的情感是本课的重点,体悟文本是怎样具体描绘“水汽”到“雾凇”的变化过程是难点。需要有一个反复阅读、思考、体会的过程。针对这种情况,赵老师让孩子带着问题默读、品味课文,再让孩子用“因为……所以……”来说说雾凇形成的原因,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了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孩子在了解雾凇成因的同时,又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赵老师善于抓住重点词语感悟文本,如:抓住 “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最初、逐渐、最后”等词体会雾凇的形成,动态美。引导学生理解了雾凇的形成,感受了语言的美。

 

  赵老师还有效地借助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让孩子充分获得感官上的愉悦,并结合文本进行了多次说话练习:如在理解“千姿百态”时,欣赏完雾凇图后,让学生想象雾凇还有什么姿态。用“有的像( ),有的像( ),还有的像( )”进行表述,这样丰富了孩子的表象,发展了孩子的想象力,更助孩子内化了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