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六)
一、活动主题
品读小古文 感受人物的机智
二、活动方案
内容:组内课《杨氏之子》
时间:2021.5.21、2021.5.25
地点:五(8)班、五(6)班
活动对象:五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活动形式:听课+研讨
三、研讨记录
四、其他过程性材料
《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讲述了梁国一户杨姓人家中的九岁男孩与客人孔君平机智对谈的经过,勾勒出一个机敏善对的聪慧男孩形象。
本课教学中,赵老师主要从人物语言入手,主客两人,一个说的巧,一个答得妙,表现出斗智的乐趣。赵老师在上课时,首先组织学生朗读,让学生借助注释或其他方法疏通文句,并且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样朗读学习的目标就从基于词句的理解抵达了基于文本的整体把握。这样的朗读学习设计,为学生粗通文意奠定了认知基础,同时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关键词汇的理解已经从初步体会延伸到了深刻体验。并且赵老师能够很好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细节,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杨氏之子的机智,并组织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中来。
徐老师注意到了文章中的杨梅插图,插图能够帮助学生认识杨梅,并理解杨梅是故事中的一个关键事物。徐老师还引导学生想象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后,会有怎样的神态,会说些什么。然后,引导学生交流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的机智,从而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内容,使学生对杨氏之子的聪慧、风趣的印象更加深刻,体会语言的魅力。徐老师在上完课后让学生说一说听完故事得到了什么启示,这种方法很好的让学生体会到幽默机智的语言有着神奇的能量。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是达到不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学,“授人以渔不如授之以鱼”,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古文的方法:多读,看注释,查工具书,查资料。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小古文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