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小学语文教研组活动之一
一、主题:
习作课堂教学研讨
二、活动方案:
内容:习作教学课堂观摩,讲座
时间:2018年3月13日
地点:智慧教室
活动对象:语文组全体成员
活动形式:展示课、讲座
执教:吴勇
三、研讨记录:
四、通讯报道
解析写作密码,特级在我身边
——3月13日语文教研活动纪实
3月13日,东山小学智慧教室里济济一堂,著名特级教师吴勇老师来我校为我们带来了一节精彩的习作展示课以及一场令人受益匪浅的讲座。
课前,吴老师先帮助同学们通过聊天舒缓紧张的情绪和彼此之间的生疏感。上课伊始,吴老师直切主题,本次习作课的内容为《一件令我感动的事》,吴老师首先引领学生分析何为感动,从教材上提供的两个例子着手,分析感动的原因在于“超越平常,意想不到”。随后,吴老师又让孩子们试着举例,解析感动的缘由。等学生们初步理解了感动的含义后,吴老师让孩子们通过口头表达,介绍自己听闻的和亲历的令自己感动的事。每一个回答的学生都赢得了吴老师和全体同学的掌声,因此激励了更多孩子参与其中。吴老师趁势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记叙,让听故事的人能被故事吸引呢?通过一则耳熟能详的公益广告——为妈妈洗脚,以及一篇妈妈带病为自己做饭的学生习作,吴老师引导学生关注习作中主人公反复出现的“艰难动作”、“温暖话语”以及“痛苦表情”,这是感动的外因。接着,吴老师带领学生击破难点,即分析感动的内因——“内心震惊”,受到触动。在总结了感动具体应写到哪些方面并板书后,吴老师让学生进行一个小练笔。学生用上了刚刚学习的方法,很快完成了练笔。最后,吴老师与学生们一起进行“最有感染力文字展评”,测评的是四要素的完成情况,最后吴老师提醒大家要将习作写具体,只有在细节中才能展现动人的画面。
接着,吴老师借助他精彩的习作课《一件令我感动的事》谈了谈他对作文课的一些看法。
首先,吴老师认为解读教材是教学的第一基本功。对于这课习作的解读,一方面,要抓住“感动”进行解读,人写作的目的是为给读者看,目的是“打动”别人,写别人想听想看的话。在写作指导的时候,需要抓住“打动读者,吸引读者眼球”的要点,另一方面,要对两张图片进行解读,挖掘出给妈妈洗脚和背患病父亲上学这两幅图的共性,即“超越平常,意想不到。”
然后,吴老师强调了在作文课堂上的三要素,即教什么、怎么教、教的怎么样。教什么是富有技术含量的,我们需要明确,并能抓住班级里优秀文章,探究其优秀的密码,在班级内作为教育的模范,而使得优秀由个例变为共性。怎么教是需要艺术含量的,教育教学是师生之间对话的生产与开发。好的课是技术含量与艺术含量的结合。教的怎么样,不仅靠听课老师评价,还靠孩子们的言语表现来评价,关注于教学逻辑“教什么,写什么,评什么”。
短短二十分钟,吴勇老师讲得精彩,老师们听得专注。有了这样写作大家的指导,老师们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