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汉字之魅 解文本之味 显教学之趣
——东山小学汉字文化主题教研活动报道
3月5日下午,我校开展了一次充实、精彩的语文教研活动。南京市小学语文教研员徐艳老师和倪鸣老师、江宁区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周爱华老师莅临指导,区内部分青年骨干教师与东山小学语文骨干研修班全体成员全程参与其中。我校张继安校长参与研讨。
在本次活动中,我校教务主任、新一届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朱锦涛老师执教研究课《花钟》。教学中,朱老师将文本教学与汉字文化有机融合,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结合汉字的趣味,以关键的几个汉字串联整个文本的教学。整节课环环相扣,处处机趣,汉字味浓郁、语文味升华。课堂教学深入浅出,学生学习兴味盎然,整个课堂书声琅琅,博得了老师们的一众好评。
课后,在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周爱华老师的主持下,与会专家、教师就朱老师的课例呈现和“切实有效落实汉字教学”这一主题展开讨论。老师们各抒己见,或评价课堂、表达赞扬,或提出疑问、寻求帮助。
市小学语文高年段教研员倪鸣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研究与思考,提出识字写字教学是贯穿小学语文教学始终的,识字与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是一体的,她建议教师们可以站在小、初、高语文教育整体的高度上,探索小学语文基础教育的“地基”该怎样打好。
市小学语文低年段教研员徐艳老师高度肯定了朱老师教学中的亮点,认为这是一节充分体现汉字文化的课,一节把汉字教学与文本解读高度融合的课。她鼓励老师们将汉字教学充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结合汉字的音、形、意三位一体像讲故事一样重构汉字、讲解汉字,让孩子们发现汉字之美。结合《花钟》课例,徐老师也提醒与会教师:对汉字的研究还要再深入,对汉字在文本中的意蕴的把握还要再精准,对教学中图片的选择还要再精心,使用时一定要贴合文本,贴合汉字,真正地在教学中起到辅助学生感悟文本的效果。
在热烈的研讨氛围中,青年老师思维发散,也提出了一些教学中的困惑。有青年教师针对语文要素在课堂教学的落实度提出了问题:课堂组织教学时如何落实语文要素、落实到怎样的程度才算完成教学任务?市小语教研员倪鸣老师作出了回应与解答:学生掌握语文要素是逐步由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过程,《花钟》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教师在落实语文要素的过程中一定要准确把握“度”的问题,引导学生随着单元进度的推进有梯度地学习。
浓厚的教研氛围让东山小学的会议室充满春的气息,暖意融融。研讨活动的
尾声,周爱华老师作了情真意切的总结。她以著名诗人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向二位市级教研员的精彩点评与悉心指导表达衷心的感谢。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次精彩的教研活动,犹如一盏指路明灯,为老师们指引语文教学前进的方向。相信在以后的活动中,会有更多的思维碰撞、激起更多的语文教学智慧的火花,让汉字之花从文本主旨和课堂教学中生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