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莅临南京市东山小学

《基于智慧教室环境的小学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语文组综合报道

  • 发布时间:2019-12-31 17:42
  • 发布人:
  • 撰稿人:东山小学
  • 审核人:张继安
  • 浏览量:2814

2017年初,我校申报的《基于智慧教室环境的小学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课题,被立项为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7年度重点课题。语文组的全体教师参与了专家培训,开始了基于智慧教室环境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的探索。

为了让更多的语文教师能掌握这种技术并服务于课堂,在校长室和信息技术室的领导下,语文组成立了由何静雯、汪云洁、时燕、马婷、谢爽、路曼、陈婧文、陈佳佳、李嘉慧、徐薇等教师组成的骨干教师研究团队,并由教务处郭春芽主任负责监督指导。20199月到12月,语文研究团队的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每位成员都在智慧教室尝试用平板教学,上课后都集中研讨,就语文平板研究课备课、上课、课后反馈的教学模式创新尝试将平板融入语文教学的方法进行了进一步思考并完善

汪老师执教的《王戎不取道旁李》平板课,语言亲切自然,有亲和力,注重文本教学,她很好地利用了平板教学的即时互动性和反馈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部分衔接自然到位。同时,采用声光影一体的方式,调动学生思维,多策略刺激多感官体验,学生参与欲望强烈。学生合作时,轻声有序,全员参与,积极性高。

马婷老师在上《伯牙鼓琴》的时候,通过平板让学生观看了伯牙与锺子期弹琴时的情景,从而让学生进行想象,从而交流伯牙弹琴的时候还会想到什么,锺子期又说了哪些话……学生在课后还能通过平板反馈出他们对文言文的学习情况,效果显著。

时燕老师执教《安徒生童话》平板课,将平板教学的优势在阅读推荐课中发挥出来。充分利用展示类资源,让孩子们能够看图听故事,对于童话的阅读产生兴趣。学生自主在主观题选文片段中圈画感受,交流分享,感受童话语言的魅力。让学生根据去除声音的童话故事视频片段配音,孩子们童话般的语言自然流淌,一个个视频配音片段生动有趣,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热情。

路曼老师执教的《习作:我来编童话》,运用了平板匹配题竞答的方式激趣导入课堂学习。课堂中三次分梯度让学生填写习作的框架表格,理出自己所编童话的思路,然后在每一次的平板拍照展示和分享中精修自己的思路。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选择不同梯度学生的表格进行点评,学生也可以在直观的展示中从他人的表格里有所收获。

陈婧文老师所执教的《搭船的鸟》平板教学,充分利用展示类资源,让学生看课文文字,听下雨声音,赏翠鸟视频,借助平板的优势,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教学。同时,主客观题设置合适,以不同的题型引发孩子的兴趣,再在提交与相互评价中得到反馈,使得孩子们对于字词的理解更为形象直观、印象深刻,以字词的理解推动句子、文段的理解。

徐薇老师执教了《黄山奇石》的平板课。这是一篇有趣的写景文,在课文的导入部分,徐老师通过平板向学生推送黄山奇石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黄山的场景。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设置客观活动,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平板通过数据图反馈给教师,使教师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在再度感知缓环节设置主观活动,让学生圈画关键词,学生提交后,自主点赞,教师选择学生作品,投影讲解,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写字环节,设置主观活动,让学生拍照上传,根据学生的点赞数,选择点赞数最多的学生进行讲解。整节课,通过教学平板这一媒介,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

陈佳佳老师执教的平板课《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在课文的导入部分,陈老师通过平板向学生推送傣族泼水节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热闹的场景。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设置客观活动,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平板通过数据图反馈给教师,使教师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在再度感知缓环节设置主观活动,让学生圈画关键词,学生提交后,自主点赞,教师选择学生作品,投影讲解,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写字环节,设置主观活动,让学生拍照上传,根据学生的点赞数,选择点赞数最多的学生进行讲解。整节课,通过教学平板这一媒介,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

李嘉慧老师执教平板课《雾在哪里》。《雾在哪里》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只淘气的雾,将大海天空、太阳、城市、自己藏了起来。所以在初读感知课文之后,设计的主观题:调皮、淘气的雾都藏了哪些东西?在课文中圈画出来。课文学完之后,为了让学生得到巩固,设计多项选择客观题:雾调皮、淘气,他为我们留下了哪几句话?出示多个选项,让学生在选择中理解巩固课文。

我们在研究课例的基础上研讨了“导入—初探—挖掘—拓展—巩固”为框架的教学模式,对于平板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将继续前行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