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莅临南京市东山小学

青年教师何静雯研讨课(二)

  • 发布时间:2017-10-31 10:28
  • 发布人:
  • 撰稿人:njdsxx
  • 审核人:张继安
  • 浏览量:1035

919日,我执教了一堂识字教学课《识字3》,许飞燕校长前来听课,给了我许多教学方面宝贵、中肯的建议。

《识字3》主要教授“笔、灶、尖、歪、尾、看”这六个会意字。在一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了象形字和形声字,初步了解了汉字的造字法。但是,对于会意字,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深入的了解,但是会意字浅显易懂,具有趣味性,学生十分感兴趣。因此,在教授本课时,我十分注重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

首先,我用故事导入,将课本中的小儿歌化为一个小故事,激起学生的好奇:宁宁的画为什么不对呢?让学生把对画作的好奇转为对儿歌中生字的好奇,引导学生关注课本中插图与汉字之间的关系。经过同桌间的讨论,一些简单的字如:笔、尖、歪、尾都能轻松掌握。但是对于“灶”字,学生不太了解。课前我就预设了这一难点,因为学生年龄较小,平时生活在城市里,用到灶台的机会也不多,所以我准备了灶台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灶是用砖头堆砌成的,所以右边是个“土”字。它是用来生火做饭的,所以左边是个“火”字。学生结合其他字的特点,很快就掌握了会意字的特点: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组成,根据字意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新的字,表示一个新的含义。

之后,我又设置了“汉字小闯关”游戏,又容易到难,让学生根据刚刚所学的知识,体会“众、林、泪、炙”等字的字义。学生在这样的游戏过程里,既培养了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又提到了他们的思维力。

最后,我回到了课文中的小儿歌,让学生自己说说,为什么宁宁是个粗心的小画家。剩余的时间,我教授了汉字“笔、尖”,重点指导学生观察尖字和小字的不同。

本课,我的教学得到了许飞燕校长的认可,她也指出我在生字教学,尤其是书写方面的一些不足:教授汉字在田字格中书写时,应当更加细致,关注汉字的结构特点,比较汉字间的细微差别。如“笔、尖”两个字,虽然都是上下结构,但是上下两部分的大小是不同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汉字教学的各个方面,力求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