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我执教了一节古诗鉴赏课《古诗词二首(忆江南)》,这首词描绘了江南的美好风光,表现了诗人对江南的无限眷恋、向往之情。
在上课伊始,我首先带领学生读背《声律启蒙(一东)》,这是本学期以来,我们班级开展的课前三分钟语文素养提升的小环节,让学生通过基础的声律、对仗积累来提高他们的古诗鉴赏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
随后,我以“故乡”切入了本课:每个人都有故乡,离开故乡就会分外思念,唐朝有一位大诗人,他的故乡在洛阳,可是晚年他却一直在思念江南。由此引入地理概念:江南。
在观看了江南在中国地图中的地理位置后,我让学生观看了江南的景致,并让学生寻找,你在图片中看到了江南的什么?随后,我用四字韵语总结了学生的发言,如:青砖黛瓦、小桥流水、杏花春雨等。为了让学生感受江南语言的特点:吴侬软语,我用自己的方言(杭州话)清唱了一句谚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接着,我切入到这首词,让学生在找找作者重点描绘的是江南的哪种美景,引入到这首词的重点语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在学习重难点时,通过读句子,翻译句子,描绘美景,用成语来形容春江等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来理解诗句以及表达自己对江南的赞美。全词的最后一句“能不忆江南”,表现出的不仅仅是作者对江南美景的眷恋,更是对自己生活过的土地的热爱以及对江南人民的怀念,因此我补充了一段白居易离别苏州时人们啼哭不已的史实,使学生对诗词情感的理解更加准确、丰满。最后,我又补充了《忆江南》的其他两阙,分别是白居易忆杭州和忆苏州。
本课,备课组的老师赞扬了我的一些优点:课始,何静雯老师带领学生齐诵对对子,了解对偶的表达方式,给整节课创设了浓浓的诗词学习氛围。在引导学生学习《忆江南》时,何老师能准确把握低年级阶段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学习目标,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诗词的意境。课堂中何老师没有琐碎的逐字逐句理解,而是用精炼的四字韵语结合图片的展示,以及吴侬软语的清唱将学生带入了江南的优美景色中,同时也让学生在浅吟低唱中感受到了江南秀美的景色及诗人的怀念之情。
课中,在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之前,老师先让学生结合语境理解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从“忆”、“好”入手,了解诗词创作的背景,再引导学生具体感受描绘江南美景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通过图片欣赏,音乐渲染,体会交流,将这两句反复诵读,读出江南风光的柔美、秀丽。最后何老师又补充了课外资料,将“忆江南景”过渡到“忆江南人”,提升了诗歌的内涵,厚重了“忆”的意义!虽然是二年级的学生,未必能很好地理解此情此景,但却向学生渗透了很好的体会诗情的方法。
但是,我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直接让学生通过课文插图和注释来翻译诗句有些勉强,我应当做更多的铺垫和引导帮助学生。其次,在把握诗词情感内涵上,要深入浅出,符合学生的年级特点。
古诗词一直是我的兴趣所在,未来我会更加钻研怎样教好小学课堂的古诗词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