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愉悦充实的寒假,投入工作的第一周,就收到了师傅的开学礼物——听课。我的心情也如同孩子一样,既忐忑又期待。既希望自己在长了一岁后能有所精进,又忐忑担忧孩子们没从寒假的闲适玩耍中苏醒进入上课的状态。
当我在前一天和孩子们说周四何老师的老师要来听课时,我发现他们的眼睛都亮了,一个个充满期待,大约是好奇“老师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吧。孩子们都满满的期待,我自然也要好好准备呀。最终,我选择了贴合如今季节和一年级学生活泼富有生机的特点的一篇课文——《识字1》。这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美丽的春光,用一系列词串组成了一个生机勃勃、富有诗意的美景。这一节课我主要教授了前两行词串。
这节课的亮点是:第一关注了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兴趣,贴合了学生的需要,让他们在学习韵文的同时识字,掌握了“春”字下面是“日”字底,识记了二类字“柳”的右边就像是柔嫩的,细长的柳条,用形象化的方法帮助学生识字。第二,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官来体验学习。在教授“嫩芽”时,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嫩以及看到芽是什么生长状态,我搬来了班级中的一个盆栽,通过触觉、视觉来唤醒学生对于芽的记忆和对嫩的体验,以便学生识记这两个字。第三,通过对比的方法来教授学生朗读。虽然韵文的第一第二行都是描写春天,但春风与春雨的温和舒适与柳树、嫩芽、小草的勃勃生机是不一样的。在读第一行时应当舒缓,读第二行应该轻快一些,通过朗读的高低起伏来帮助学生体验春天的不同特点。第四是及时关注学生的听课状况做及时的评价,将友善用脑评价表的作用发挥出来。
但这节课也有一些遗憾之处:首先情境导入时在创设了情境,让学生描述画面中有什么景物后,再让他们用一两句话来赞美春天,略显厚重,对于学生的要求过高,放在精读课文后再来感知会更好。其次是在齐读词串教授学生在读完一行后需要停顿时,如果能用上教鞭来指挥,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更直观,效果会更好。再次,讲授春雨时我拓展了一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恰巧上课的前一天晚上就下起了小雨,也正是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如果能唤醒学生昨夜的记忆来教授会更加自然,易于理解。最后是关于汉字书写和古文字研究方面的不足,我还需要更深入的钻研。
本节课我认识到自己最大的不足是对于汉语言文字本身的不精通,对于汉字的间架结构,演变过程以及怎样书写这方面的知识和实践我都很欠缺。因此,还要在闲暇时多看看这方面的书,多留意其他老师在上课时是如何将汉字教的生动有趣而又直指教学目标。在这一方面,我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接下来要大步前行,争取师傅下一次来听课时,能有些微进步。
三月,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