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莅临南京市东山小学

青年教师施琦研讨课(1)

  • 发布时间:2016-06-26 14:45
  • 发布人:
  • 撰稿人:njdsxx
  • 浏览量:942

        2016年04月21日进行了青蓝杯的赛课,课题是 《按不同标准分类》,这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第一课时,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按不同标准分类纪录、整理数据的方法。拿到课题时和师傅一起研究出了思路,在真正备课时才发现想要把一个思路变成一节完整的课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本节课的设计是让学生经历一画到二画的过程,体会对于一幅图的整理可以用文字表示有哪些人,用符号表示各有几人。在初次备课时,我总认为由于之前脑力课程已经对于画图整理的方法有过渗透,学生在一画时肯定已经能够用符号来表示了,因此在设计时,对于一画前的引导,只是出示两个问题“有哪些人?各有几人?”让学生说完就画,结果第一次试上完了发现学生几乎全部都是画的人物形象,只有个别的人用了符号表示,而对于我想要的几种情况一个都没出来,没办法课堂上我只能把二画变成了三画,可是直到三画都还是没有出现比较理想的整理方式。
       上完后,师傅给我指出了问题,看来在一画前还要多引导,让学生能够说出几种不同的分类方式之后再画。师傅不仅提出修改建议,还和我一起把教案的每一句话都细细的磨了一遍,让原来一头雾水的我变得豁然开朗。第二次试上,在引导部分找了好几个学生说,这次想要的结果都出来了,但是我在展示时却挑花了眼,选择的几个学生的画法,由于课前的预设比较少,在学生出了很多画法时,处理的时候显得有点混乱,课后师傅告诉我把想要的画法自己先想出来,课堂上就对着找,从人物形象-符号表示-有文字有符号的,找出三类层层递进的画法,上课就可以逐步引导,为二画做铺垫。之后上的时候,按照修改的方法,对于一画的处理就显得得心应手,由于一画的引导,学生在二画基本已经能够自己对一幅图的信息进行整理,我只需稍微完善即可。
        经过这一次次的磨课,反复的修改,一节看起来没办法下手的课,也变的清晰起来。虽然磨课的过程很痛苦,但是却从中收获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