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莅临南京市东山小学

数学组周记(一)

  • 发布时间:2017-02-28 19:08
  • 发布人:
  • 撰稿人:njdsxx
  • 审核人:张继安
  • 浏览量:927

一次,我和几位数学老师在一起闲聊,提到现在的学生难教,关键在于他们的学习意识差,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缺乏知识整理意识。老师教什么,他就学什么,一部分同学学到后面就忘了前面的内容,依赖于老师整理所学的知识。

  2.缺乏作业检查意识。很多学生对做数学作业是任务观点,做完了便万事大捷,到五、六年级还有很多家长为自己的孩子检查作业。

  3.缺乏解题策略优化意识。尽管现在提倡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但学生对自己已经解决的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做进一步反思、整理和优化的意识的确很差。他们很少去考虑自己是怎么解答这道题的,更不会去考虑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甚至经常在做混合运算时,遇到能简便运算的题,会有学生问:“要不要简便运算?”

  4.缺乏错误追因分析意识。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你告诉学生这道题做错了,他会毫不

犹豫地檫掉原有的做法,哪怕那道题只是最后一部错了,他却不会去考虑自己错在哪里?以至于这次改对了下次遇到类似的题又错了。(吴雅琪)

 

今天南京市小学学科带头人创意教学送展活动在我校举行,听了汪劲松老师上的《圆的认识》让我耳目一新的感觉。汪劲松老师《圆的认识》这节课在这方面进行了认真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听了这节课之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这节课要让学生了解圆的概念以及直径半径等的概念,所以这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我们知道,学生对圆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他们的学习不可能是零起点,所以我们的教学也不能是“零起点”,我们的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XX老师从孟子的“一周通常也”引出圆形到中心点都一样长,这就是学生对半径的特征的直观感性认识,所以本节课教师没有再绑住孩子的手脚从而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以学生的起点为教学起点,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尝试、验证等活动加深对圆的认识。再比如,用圆规画圆,学生早已经尝试过,所以上课时老师就把它定位为画圆的注意点,讨论怎么样把圆画好。而关于圆的直径、半径等的特征,学生也并非一无所知,老师就放手让学生通过折、量、画、比等活动自主探索、发现,符合客观实际,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感悟,并最终理解掌握。以后多向这些名师学习,多思考,多学习!(顾新峰)

 

      

本周听了师傅执教的《除法竖式》。《除法竖式》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除法的竖式,虽然学生已有加法、减法和乘法竖式和口算表内除法的经验,但是学生对除法竖式是陌生的,除法竖式的格式和加法、减法以及乘法竖式是完全不同的。

本节课从学生已经学习过的有余数除法开始,通过先圈一圈再回答能平均分成几份,还余几根的方式回顾。接着以情境图导入,出示两个问题从而列出一道有余数除法算式和一道没有余数除法算式。接着追问如何摆竖式,孩子已有一些关于除法竖式的经验,教师则通过一系列的追问从而得出竖式的摆法。紧接着教师立即带领学生再次回忆竖式的过程,并动手摆出例题中的竖式。投影展示出一些有问题的竖式,让学生纠错,之后对照自己的修改,同桌进行检查,从而让每个人得出正确的竖式摆法。在不断纠错中让学生掌握今天学习的一个重点,这样的自主探索学习方式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之后,竖式摆出有余数的除法竖式,追问如何试商,紧接着提问12里面最多有几个5”学生很容易得出12里面有25,从而突破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接着练习的设计与课前的回顾结合起来,将课后练习放到课前回顾,用摆一摆的方式解决,最后再回到用竖式解决。计算完两道算式,进行对比回顾没有余数和有余数有什么不同?,在学生回顾时完善板书。

课的最后以猜数的方式进行本节课的拓展,从给除数猜余数——给余数猜除数——给出除数、商、余数猜出被除数。这样层层递进的练习设计达到新知的深化。

想到自己去年在二年级教学本课时,多数是以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最后虽然也掌握了竖式的摆法,但是这样的自主学习方式才应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方式,值得我去好好学习!(施琪)

2017228日我校承办了南京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创意”教学送展活动,来自南京市各个区的教研员和老师齐聚在东小的报告厅。第七届和第八届的市学科带头人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课堂,我校全体数学老师也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

我校张琪老师执教的《认识小数》是一节和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学习内容,整节课中张老师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鼓励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南京市五老村小学杨梅芳老师执教了《小数的意义》一课,杨老师能以“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这一理念为统帅,每个环节的设计都珍视孩子个性化的体验,引发孩子深度的去思考;秦淮实验小学林朝瑜老师执教了《分数的意义》,教学中林老师不断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体会、领悟单位“1”,林老师很恰当地体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指导者的作用,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的汪劲松老师执教了《圆的认识》,汪老师注重学生操作实践,主动获取知识,他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学沈科老师执教了《数的认识(总复习)》,沈老师首先让学生自己梳理知识点并且尝试将学过的数分类,沈老师利用数轴这个工具,有效地沟通了数与形之间的关系,使得数的意义更加直观,从而把整节课串成了一个整体;我校的李一婷校长执教了《认识时、分》,李校让学生经历制作钟表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认识钟面及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60分,并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也充分让学生体会了一分钟。市教研员朱宇辉老师对每一个带头人的教学设计和课堂都提出了核心的意见和宝贵的建议。

最后,朱宇辉老师对本次活动作出了总结,同时他对市数学学科带头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殷切的希望。有了这一次的“创意”教学送展活动,对本市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了更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让我们年轻老师有了更好的学习机会。(朱洁)

 

 

 

下一篇:常技一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