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莅临南京市东山小学

语文2组周记(三)

  • 发布时间:2017-03-30 09:15
  • 发布人:
  • 撰稿人:njdsxx
  • 审核人:张继安
  • 浏览量:1066

 

戴翠:

  严而有爱

                

  班主任的工作是千头万绪的,它应对的是几十颗纯真、无瑕的心灵,应对的是几十个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班主任如何才能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和生活的状况呢?我觉得班主任要摆正自我的身份,随机应变,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一、慈母的主角——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正如母亲不会因为孩子的美丑存在偏袒和私心一样,作为教师,虽然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他们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都不一样,但必须要做到一视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热爱每一个学生。教师的爱就应是一种博爱,爱自我的每一位学生,关心他们的身体,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思想。谁都明白,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比拟的,一句鼓励,能够让学生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天下的母亲都期望自我的孩子快乐,同样老师也就应让学生看到自我点滴的进步,体验进步成长的快乐,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教师要像母亲一样容忍孩子一次次地“旧病复发”,要像母亲一样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长处,充分肯定他的点滴进步,对他们的长处要“小题大做、无限夸张”,永远不说“你不行”,而是毫不吝啬地说:“嗨,你真棒”。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盼的沃土中成长,决不能因为一点过失而让孩子在指责声中自卑地抬不起头来。对于所谓的“差生”,更要给一点偏爱,倾注爱心、热情和期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在他们身上就会产生“罗森塔尔效应”。
  二、严父的主角——教师爱学生,不是姑息迁就,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就应是溺爱,在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感情,关心学生进步与成长,扶植他们正当的兴趣和专长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他们。因为严格要求学生也是对他们的一种尊重。学生犯了错误时,该批评的就要批评,该处理的也必须要处理,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只有奖惩得当,才能在班级中构成一个良好的,用心向上的舆论导向。
  三、朋友的主角——用心灵去赢得心灵,用爱去交换爱。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来和孩子持续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去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光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孩子,为孩子带给最适合的教育。教育的平等不只是孩子之间的平等,更应是教育者和孩子间的平等,教育者和孩子之间的平等是平等教育、民主教育的基础。在教育学生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才会把班主任的批评看作是对自我的爱护,把班主任的表扬看作是对自我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我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受其术”的效果。教师不要老是摆着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来威慑学生,以维护自我“神圣”的地位。教师要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富于同情心,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就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学生就会亲近班主任,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
  四、法官的主角——公平与公正。对于教师而言,我们的工作对象很特殊,他们是一群天真善良的孩子,他们已经开始用自我稚嫩的心灵去体会和衡量这个世界,他们有着各自的决定是非的标准,在孩子的眼中,教师是成人社会的代表,更是社会公正的代表、社会公平的化身。这就要求教师在其职业领域内,所有的职业表现都要体现社会的正义、社会的良知。班主任是和学生接触最多的,学生的评语,三好生等各种荣誉的评选,甚至于平时的一次小小的表扬,都会看在每个孩子的眼里,记在每个孩子的心里,影响着孩子们对于是非善恶的决定和理解。因此,班主任老师的教育公正就更为重要,必须要热爱、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在自我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建立公正、民主、平等的氛围。
  五、学生的表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同孩子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他们怎样穿戴,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这一切对儿童有重要好处”。可见,班主任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我首先务必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对学生讲十次道理所产生的正面影响也抵不上一次反面行为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来的大。如果要求学生不乱插嘴,那教师就不应粗暴地打断学生的话;要求学生跑步不戴围巾,那教师在跑步时又怎样能任凭围巾飘扬在自我的胸前呢?要求学生随手捡起地上的废纸,难道教师就不能也弯弯腰吗?如果每个班主任都有一股“让全班学生向我看齐的勇气”,那么“身正为范”就真正得以体现了。
  总之,班主任应对的是几十个性格各异的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与引导,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去摸索、去探讨。我想,只要怀着一颗爱心,一种职责感,有科学的管理和教育方法,就必须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

 

 

 

路曼:

 记出游

上周参加了千课万人的培训活动,虽然是“部编教材”的研讨,但是感受了名师们的课堂,聆听了教授们的讲座,心中大为触动。

培训刚开始,温儒敏教授就说,这种听课的培训,听的是别人的课,但很多课都有老师自己鲜明的个体性,很难模仿学习。更重要的是回家后制定一个三年读书计划,把本科时的专业书目再研读研读,并培养自己平时怡情的兴趣。他还嘱咐我们,不要被手机、网络束缚,要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满活力。

印象最深的是赵志祥老师的吟诵,带着低年段学生学平仄,感受古诗的韵律,长短之间、抑扬之中,古诗的韵味立现。

最有情怀的老师是一位79岁的老先生,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天真童趣的《小壁虎借尾巴》。腿脚不灵光,背部微佝偻都不妨碍他对课堂的热爱,79岁高龄的他还愿意为孩子们讲课,也许就是因为对课堂、对孩子有一份简单的爱。

在杭州漫步夜晚的白堤,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是这座城市的浪漫;在西湖体育馆,坐在学生的座椅上,听梅子涵老师在讲台前说绘本,寻赤子之心,是这座城市于我的独特浪漫记忆……

若有机会,出去走走,在另一座城市学习,不只学习语文,更学会一种生活姿态。

 

 

 

 

  马婷 :

读李镇西《教育的智慧》有感

《教育的智慧》是李镇西教育思想和教学智慧的集大成之作,全面展示了他在语文素质教育、班级民主管理、后进生转化等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曾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其中既有深入独到的理性思考,又有大量生动鲜活的实践案例分析,还穿插着作者对自己闪烁着理想主义光辉的教育情怀的诗意表达,是一本含金量极高的教师职业素养读本。

这本书分四编,每一编都包括多篇文章,每一篇都如朵朵激荡的浪花冲刷着我浮躁、浅薄的内心,为我树立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做人的道理。现在撷取几朵最美的浪花与大家共享:

一、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我记得最早是老教育家陈鹤琴说的,后来霍懋征等名师也说过类似的话。说实在的,提到这句话,不少老师定是一肚子苦水,一阵子牢骚,我也不例外。想想自己教学二十余年来,所教学生可谓不少,但不是每位学生都像刚才那句话所说的那样令人满意,每一级都有自认为朽木难雕的孩子。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李镇西认为”可以说没有,也可以说有。“说没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非常理想,只差学校教育这一环时;第二,好的标准不是一个广义上的标准,而是针对某一个具体学生,让他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这里的进步可能是综合性的,也可能是某一方面的。李镇西老师的解释让我们茅塞顿开,让我们对于学生的优秀与进步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让我们从单纯的以成绩论英雄,论成败,转变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从学生的做人,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出发点来看待、教育每一位学生,让我们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是快乐的,才是平和的。

二、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未来。

走进任何一位百年名校,我们都会看到一尊尊名人名家塑像,校长都会非常自豪地向我们介绍学校教育出的一位位名人。但李镇西认为,学校创办百年,显然绝不只是培养了校长所提到的十几位学生,更多的是千千万万个普通学生。他们将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同样为国家贡献着自己微博的力量,同样是学校的教育成果,同样是学校教育成功的标志。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未来,不管他是杰出者,还是普通人,只要善良正直勤劳,都是我们的骄傲。这一观点颠覆了我们许多教育者固有的观念,正如陶行知所言: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做真人。

三、让孩子们走向大自然。

教育随着科学发展而进步的同时,却远离了大自然,而远离了大自然的教育无意识不完整、不健全的教育。教育的这种畸形发展,早就引起了教育家们的忧虑。陶行知先生曾这样大声疾呼:”学生需要六大解放:一、解放他的头脑,是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双眼,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说;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加工,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现在,我们的孩子远远没有享受六大解放,反而他们正遭受着”六大束缚“。我们的教育什么时候能够让孩子用身心去直接阅读大自然这本博大精深的书呢?李镇西老师由衷地感叹到:让我们的课堂吹进大自然的和煦清风,让孩子们走向大自然,在青山绿水之间强健体魄,放飞心灵,解放个性。我想,家长会上,我会将这几句话与家长共勉。

四、胸襟再开阔一些。

李镇西老师谈到自己年轻时的挫折,谈到朱永新老师年轻时受到的打击,他最大的感受是:很多现在令自己咬牙切齿,令自己”实在咽不下这口气“的人和事,再过五十年,当我们白发苍苍的时候再看,真的是微不足道,如烟如风而已。我越来越觉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说到最后就是人格之间的距离,其中胸襟更是决定了我们人格境界的高下。斤斤计较于一些不平事,耿耿于怀于一些跟自己过不去的人,在事业上无论如何是走不远的。教育需要一种平和的心态,教育者需要一种宽阔的胸襟。我想: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在事业上也无法李镇西和朱永新教授相提并论,在事业上也不会风起云涌,但即使自己在事业上走不远,也应该学习他们大海一样的胸襟。这样,当我回首往事时,回想起在教学生涯中的宽容大度时,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功与幸福呢?与想尽千方百计争名逐利之人相比,又何尝不是一种境界的高尚,一种人生的释怀?我拥有的一切,是幸运,我没有的一切,也是应该,我与身边绝大多数老师一样,没有特别之处,大家都在努力,都在奋斗,为什么应该只有你获得?苏东坡的《定风波》一词,李镇西老师喜欢,我也推崇。词中写到:“竹杖芒鞋轻胜马,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种豪迈和恬淡,应该成为我们教师的常态。我将以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时劝慰自己凡事豁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求默默耕耘,兢兢业业,问心无愧而已。

“心底无私天地宽”,李镇西教授的《教育的智慧》将如一盏明灯指引我前进的方向,让我在教育的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宽阔,越走越幸福。

 

 

徐广凯:

 

停下来,慢慢走

                                                                                    ——给予思考一些余地  

进入忙碌的六年级,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每天除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还有堆积如山的作业。听了很多的课,看了些书,却没有时间真正停下来,慢慢走。

在这春光旖旎的三月,樱花开了又落下,我与之擦肩而过;暖风起了又停下,我依然与之无缘;心情就像这起落的天气,乍暖还寒。这就是教学生活吧,这就是老师的生活吧!时常这么安慰自己,再熬熬也就过去了,再等等就会更好了,可是逝去的时光却真的逝去了,不会因为任何而留下丝毫的痕迹。

真希望自己在这大好的春光中,去和孩子们一起沐浴阳光的温暖;感受鸡鸣寺樱花的落英缤纷;抬头看看天空的飞鸟。

 

荀慧娟:

 上周开始了第三单元的教学,第五课是一则小童话故事,孩子们的兴趣明显比之前浓,上课开始,孩子们的小嘴巴就开始广播啦!“老师,这个故事我听过”“老师这个我知道”可是当我问他们,谁能把这个故事讲出来?瞬间安静,这场景我就呵呵了。一年级孩子们读书的通病就是拖~,一个音能拉多长的,想着这篇课文可以演出来,我把三个小动物的图片给打出来做成小帽子,专门画了一堂课的时间来让他们分角色演一演,提前让他们回去好好朗读课文,准备表演。一个个的兴头十足。包括旁白,我一共选了四个同学上台,联系情境进行表演,,出乎意料的,上面表演的生动,底下的观众听的也格外专注,在这之中发现个小细节,有个孩子怕台上的演员忘词儿,还特地把书本竖着让他们看。玩完一轮,开始第二轮,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更足,一个个跃跃欲试。孩子们也表演的越来越好,当然最主要的,这篇课文他们就不会忘记了。等到第二天,准备改日记时,我就想着肯定有孩子写昨天的游戏,果不其然,不少的孩子都写了玩游戏的乐趣,有的孩子写出了不能参加游戏的遗憾。

    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我先让知道故事的孩子讲出来,再从乌鸦的图片来进入新课的学习,在说到乌鸦是黑色的时候,不知道哪个小捣乱来了一句“天下乌鸦一般黑”,哄堂大笑,我都差点没憋住。再来从朗读,讲解,理解,记得最搞笑的是“如果我是乌鸦,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喝到水呢?”,孩子们的答案不一,但是都让你啼笑皆非。比如,拿石头凿个洞,拿起来直接喝,换个地方找水喝等等。突然我们班之前最调皮的那个孩子冒出了一句:“找个吸管”,其他孩子笑的前仰后翻,我提出疑问:“为什么要笑呢,能找到也是你的办法。”“老师,哪里有吸管啊?”于是又跟他们讲了有些植物的茎部是可以充当的吸管的。“就像空心菜吗?”“对的,非常棒!”其实很意外孩子们的回答,没想到他们能立刻联想到空心菜。当然不能忘了夸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