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莅临南京市东山小学

语文1组日记(一)

  • 发布时间:2018-01-29 12:08
  • 发布人:
  • 撰稿人:njdsxx
  • 审核人:张继安
  • 浏览量:760

方法比努力重要

时燕

今年是工作的第四年,也是成为班主任的第四个年头,四六的小循环,满怀期待地回到一年级,本以为会游刃有余,谁知,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开学的前两个星期,真得崩溃!

路队走不好!座位底下天天有垃圾!桌子不会排!作业不会收!等待我的是一大堆一大堆问题!教师节前夕,我的小班长回母校看望我,见到他的第一眼,我就泪涌而出,想念有黄福临的日子!

原先以为,11班小朋友就很皮很皮了,遇见3班之后,我发现自己真得错了!皮猴众多的班级,一个打下去,另一个又冒出来,真得筋疲力尽!

可是与其抱怨,不如改变啊!你必须接受,手气不够好,这个班级的学生没有那么优秀!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很努力的人,于是我开始了一天的包班模式,天天待在班级里,哪里出问题,走向哪里!可是班级的情况并未得到好转!

每天我们班路队都在后面,要被许校催,主任喊!直到有一天,许校到我们班级,她告诉我,时燕,为什么你们班路队总是慢啊,你看看,小朋友们都不会收书包,你要教他们啊!那一刻,我突然发现,我每天待在班级,会觉得这个不好,那个不好,但是我却没有采取方法改变!突然地一下子开了窍,后面,教室卫生差,桌椅排不齐等等问题我在发现后就立马想解决措施,没有头绪的时候我会向汤老师、业老师请教,还有一些时候,我们办公室的年轻老师也会一起想对策!于是,慢慢的,很多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忙碌的一个月真心觉得比带六年级还要累,可是就在国庆回来的第一个星期,数学老师告诉我,小朋友们进步特别大!真得好开心好开心!一个月,从刚开始的崩溃到现在的渐入佳境,看着娃儿们点点滴滴的进步,由衷地觉着:也许我们还不太好,但是我们会一直努力!

 

《天地人》教学反思

俞梦雅

《天地人》这一课教学内容较少,主要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认识六个字。因此,课堂上我借助有趣的ppt,调动孩子们学习汉字的兴趣。由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要想让学生获得浓厚的识字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以后的识字活动中,这一节的识字体验尤为重要。然而,刚入校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学习注意力维持时间尚短,学习兴趣容易被激发,也容易消散。因此,识字教学必须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多种活动进行,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等,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

但是还是由于对每一个孩子还不够熟悉,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注意到孩子们的差异性,只做到了一视同仁,没有做到因材施教。没有给学生准备充分的游戏来熟悉课堂。课堂语言不够充满童趣,在课堂上孩子们的纪律只能维持二十分钟,会有学生容易走神。

师父朱锦涛给我提出建议,在下一步的教学过程中,要尽快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性格特点,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兼顾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性格特点,有针对性的授课。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来教导学生,进一步强调学生的课堂纪律,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在备课时尽量准备几个小游戏,在学生分神的时候用小游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用细致润滑班级管理

陈婧文

细致,将二字拆分开来,细即指关注到细小的事物,致则是周到全面。我曾经以为我是明白这两个字的,但经过了这段时间的工作,我发现我所理解的并不完全适用于低年级的学生,我对这两个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年级的班主任的工作就是要把这二字贯彻到底,才能真正有序地进行班级管理。

 

细致浅伏,传不达意。

我大学里的老师曾和我说:“一个聪明的老师是不需要在言语上多说什么,只需要一个沉默不语的眼神,就可以让孩子安静下来。”当时的我,听了非常信服,这是一种通过细节来让学生感知自我错误的方式,我本以为一年级的孩子也会明白,然而,有一次,我一直沉默着用严厉而冷漠的眼神看着一直在说话的小男孩,小男孩感受到了我的视线,看了我一眼,又继续回头和后面的同学讲话,在那一刻,我意识到,这很经典而细致的一招并不适用于一年级的孩子,他们并不能读懂人的眼神里的含义。对于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孩子来说,这种通过眼神从细节来教育的方式是一种无效的教育。

我突然发现自己对于细致的衡量标准出了问题,我认为的细致其实都只是蜻蜓点水般点到为止的“细”,却并没有做到“致”,而这份失衡则会给我带来很大的麻烦。孩子放学回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家人直接从学校接回家,另一种则是孩子被小饭桌接走,父母再去小饭桌接走孩子。我以为孩子明白的,然而第一天分路队场面混乱,有孩子问我:“老师,小饭桌是什么?”我才意识到孩子并不明白这两种接送方式的区别。那天,我们班一个孩子不清楚情况而和小饭桌走了,我和他的妈妈找了许久,好在有惊无险,但却给我敲响了警钟。

 

细致贯彻,初见成效。

正视出现的所有问题,想法解决并杜绝。面对班级里不断发生的安全事故,我意识到一年级的孩子在玩的时候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我在课上不断强调为了保证自身安全绝对不可以做哪些事情,并且课间在班级里坐镇,及时制止奔跑打闹的孩子,相较于往昔,安全事故少了许多。面对班级桌椅总是不够整齐的问题,我给每张桌子底下画上了一条线,给予孩子一个桌子对齐的标准,每次排队前提醒孩子将桌上的书收拾干净,将椅子放进桌下,相较之前的混乱,现在整齐了许多。

同时,观察别的班级,学习妙招防止事情发生。水杯统一放后桌管理,防止孩子上课偷喝水的现象。书本拿出放抽屉,书包放两侧柜,保持教室内的整洁划一。在细致的润滑中,渐渐向一个班级该有的模样的方向前进着

然而在实行的过程中仍旧需要反复地强调、提醒与督促,我几乎一天都待在教室中,亲力亲为而身心俱疲,我感觉自己的方式似乎还是出了问题。

 

细致分摊,共同建设。

通过和前辈们交流,我认识到自己犯了两个错误,一开始我把一年级的孩子想的太大,觉得什么事情只要我点一点,他们就能明白,而之后我把他们想的太小,觉得他们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我应该给予他们信任,并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孩子们热情高涨,对于我所给予的岗位表示十分想胜任。根据我们班目前的情况,除了班长和各科组长外,我还设立了四个纪律委员,每天负责检查全组同学的课前准备情况、桌椅排放和卫生情况,还有两个管理书包柜的人员、一个负责讲台卫生的人员、一个负责擦黑板的人员、三个负责课间安全的人员。他们很热情地接下了任务,也非常热情高涨地在做事情。美术老师曾和我开玩笑说:“你们班孩子好像不太欢迎我,一下课就有孩子跑上来帮我拿下黑板上的东西,说老师你快把你的东西拿走,我要擦黑板了。”一年级的孩子其实也可以做的很好。孩子们努力做事、相互监督,减轻了我的负担,也给他们带来了责任感与快乐。

 

班级建设的路还有很长,细致从不曾离开,只不过处理的方式不同,对细致的解读逐步深入。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反思

谢爽

《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由于作者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深奥的科学知识通俗化、大众化,适合学生阅读和理解,但科普性文章的重点应是弄清楚相关的科普知识。课本中介绍的知识显然不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因此,用什么手段让孩子们透过文字揣摩作者如何围绕课题去说清相关的知识并了解它们的重要作用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大自然的种种现象,是本课教学不可忽略的。

 

在和师父研讨本课的具体教学时,师父说:“应走出传统教法的樊篱,自觉地将新课标的新理念渗透进课堂,将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将沉默无语的文本内容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充满魅力、鲜活的教学内容。:因此,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扣题导入,切入重点。

 

上课开始我以 “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石子也是一个字。”为切入点,引出天上的文字(星星、云),脚下的文字(石灰石、花岗石),使学生对文章的脉络一目了然,便于进一步理解、研读内容。

 

二、品读语言,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作者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深奥的科学知识通俗化、大众化是课文的特点。在解读从“神奇的天书”和“有趣的地书”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圈画出相应的词句,同桌讨论填写表格的方式,让学生说说读懂了哪一种文字,获得了什么信息,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在解读地书时,写花岗石这一段写的最有意思连续用了几个动词,又连用三个问句。我设置了疑问:这段文字中用几个动词写花岗石?为什么这样写?通过品读语文字特别是“爬”,学生了解拟人句的使用让文章变得更生动。三个问句,我让学生齐读,说说这样会不会啰嗦?再和学生情景配合读。当答案慢慢解开孩子们有如释重负之感,看似无心的问,却是用心地在遣词造句。这就是这篇科普小品文的语文味。

 

三、拓展延伸,走进语文与生活

 

从阅读的角度讲,语文的目的,不仅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还要让学生尝试构建一个深沉的理性世界。如果学了课文能得到某种启迪,使人越学越聪慧,越来越变得眼亮,这样的语文课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满足了求知的愿望,对学生内心世界触动也很深。《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我在教学中从课文中的四种大自然的文字,延伸到课外有关天气的谚语 、以大自然中的现象来推理大自然的文字的检测题,如:年轮、蚂蚁搬家、蜻蜓低飞、鱼儿都露出水面、到鸡飞狗跳、到化石等,使学生在大自然的这些文字中我们了解了更多的科学知识,也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启示:例如蚂蚁搬虫子(为了生存合作互助);群居的蜜蜂(讲求团结、分工)。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孝顺父母)……让学生不仅从工具的层面了解大自然外在的科学知识。而且从人文的层面感悟大自然内在的意蕴。

 

在课的最后,我还引导孩子们进行了拓展延伸,除了书上列举的这些大自然的文字,在大自然这本书上,还有哪些文字呢?学生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仿照着诗的句式来写,例如:你看那天上的白云/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个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伞……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得科普小品文教学不再枯燥。

 

当然在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些不足之处,课后也与师父一起探讨,例如:1、在教材的把握和某些环节的处理上还是不够深入。在孩子们深入研读文本之后,思维发展只停留在认识事物的基础上,要想学生思维进一步提高,应设计更深入的问题才能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才能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样不仅交给了孩子们认识大自然的方法,还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2、对于某些浅显的内容,如何抓住它们的空白点来设计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还值得探讨。3、好的评价语能够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在这课当中我做得不够好。在让学生展示成果时,学生们的表现都不错,我却没有及时进行表扬。

 

总之,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认识、了解了几种大自然的文字,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更加热爱我们的大自然,从小立志保护我们的大自然,积极探索我们的自然!在后期的教学中我定会扬长避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