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六年级的毕业生之后,今年我带起了三年级,这也是我从教生涯以来第二次带三年级。犹记得第一年踏入工作岗位时,既担任班主任,又带两个三年级班的英语,真真是一个头两个大,一边是焦头烂额的班主任事宜,一边是初教三年级英语,恨不得有分身之术。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教的真是让自己不堪回首,因此这次有机会重新教三年级,开学前我就卯足了劲,仔细研究三年级的教材和练习,向有经验的前辈请教。
其中,我想感谢的老师非常多,第一位就是我们的陶花老师,我亲切地称呼她为“花姐”。花姐不仅会在教材上给我指导,在管理班级上也给了我很多的建议。例如,开学一个月要不断训练学生的上课规矩,小到课前准备,书本放齐,文具必须放在笔袋里,坐姿端正,才可以开始上课,大到上课一定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讲。在这一个月的过程中,很多学生还是会忘记我的要求,但通过不断地提醒和教导,终于现在孩子们都能在课前将上课准备做得非常好,上课也基本能跟着我的思路走。这也让我明白了,学生还是未完成的人,可能会不断地产生错误,老师只有耐心教导,才能获得好的成效。另一位想感谢的是同为三年级的王俐老师,王老师是一位从教多年,非常有经验的英语老师,在对孩子的学情分析上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每每与其讨教经验,王老师都能耐心地跟我探讨,毫不吝啬。同样地,三年级组其他的英语老师也十分上进,有着积极的工作态度。哪怕我们是在食堂碰到了,都会相互询问教学进度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孩子不易掌握的知识点要如何教授会更好,拥有这样一群优秀的同仁也是让我感到幸运的。
在教了一个月的时间以来,感觉自己无论是在教学方面还是管理班级方面都比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也深深感受到与孩子在英语课堂上互动的乐趣,有付出就有收获,教学上的付出也给我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我将一直认真对待我的这份工作,好好教书育人,享受生活。
徐欣
最近翻了一本很有趣的书,一位英国外教在华五年,把中式英语的笑话都列举了出来,并附更正,其中12个典型的中式英语错误,真的很常见。
问时间的时候:What time is it now?
正确问法:What time is it,please? Chuck说,now是从中文翻译过来的, 但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必要,因为不可能人家问昨天的时间啊。其实我们教材里有这样的句子,但是我们都略过不提。
又比如,怎么表示“我怕冷。”
( X ) I’m not afraid of cold.
( O ) The cold doesn’t bother me.
因为afraid of 后面只能接具体的名词,例如:I’m afraid of cockroach.,要说明自己怕冷,冷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因此不能直接说 I’m afraid of cold.。《冰雪奇缘》主题曲裡的歌词有唱到
“The cold never bothered me anyway.” 就是这样的用法。
记得我的翻译老师曾说:“我们的环境决定我们没有可能用英文思维。不现实。你的英语综合能力实际上就是你的中英文转换能力,也就是你的翻译能力。”
日常生活的确充满了Chinglish,很多时候盲目追求复杂。想当然的情况多,会忽视语言的准确性,环境虽然有限制,但是学语言的标准不能降低。
大人可以强迫自己看书,但小孩子可就不一样,他们需要乐趣,需要有人引导,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称职的引导者吧,这条路不容易。
汪远
近期与朋友讨论绘本的备课,有了一些思考。绘本作为图画书,不仅仅只是有图画的书,而是用图传递价值的书,应基于体验式教学的概念,帮助孩子体验绘本的内涵与价值,他在我们教学中的应用应在于体验绘本、体验生活、感受情感态度与形成文化品格。
绘本英文为picture book,即以前的图画书,连环画。作为图画书,绘本中的图画核心在于价值,是用来传递意义的。他是绘本中的主角,而并不是像普通的插画书一样,是内容的附属品。日本的“图画书之父”松居直是这样定义的,他用独特的公式来表达绘本和插画书的不同特征,在插画书中,插画对文字有辅助作用,即文+图=有插画的书。而绘本书中,图画与文字承担同样重要的作用,即文×画=图画书。这两种表达方式更加清晰直观的描绘出插画书与绘本的区别进而来定义绘本的概念。另一位代表人物是台湾绘本专家郝广他直接用英文来表示绘本“Picture Book”就是图画书,就是绘本。另外一种书叫“Illustrated Book”叫“插图”的书。涂在在绘本中应该是孩子理解内容的助力,它有利于儿童的感官与体验,他能够带领孩子走进图中,在原图的基础上让孩子再进行勾勒与丰满,它所带来的情感与态度的体验是远远大于乐趣的获得与意义的理解的。
所以在我理解,绘本不应该是多数人所理解的给孩子自己阅读的书,而应该有老师,或是家长带领孩子,体验故事,学习知识,感受世界的桥梁,让孩子学会感受,学会思考,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愉悦,产生共鸣,并学会适应融入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作为教师更要会引导孩子通过绘本学会做出选择,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更好的阅读者,更好的人。
最近爱上了看书评,与大家分享一则让我很有感触的《活着》的书评:
“这个世界的确不公平,有人可以享尽荣华,有人却要像福贵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洒着血汗过完一生。面对这样的不公,憎恨逃避都是徒劳,甚至我也说不清到底该怎么做,我面对的是无法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无奈和内心与现实的强烈矛盾,在这样一个状态下,我一面应付着现实中的琐碎,而在内心寻求思想上的解脱,但不管怎样,我始终希望自已能对世界友好,尽管天性中的倔强与后天形成的反叛也许会导致我走上叛逆的路。
生老病死,我们都得一样一样地过,生命只不过是个过程罢了。我只是希望能按自已的意愿选择一个方式,真实清醒并发自内心的去实现它的价值,到了那一天,但愿我能带着平静的微笑向世界道个别,也对身边的人说声再见……”
陈欣
作为一个小学英语教师,尤其是三、四年级的英语教师,倘若仅满足于对单词、句型的概念化的解释和程序化的分析,而不求助于情景的感染和形象的描述,就会使课堂语言平淡、气氛沉闷,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英语学习中。那么,学生原有的兴趣和想学好英语的良好愿望就会很快丧失殆尽。所以我们应该多多吸收直接教学法的长处,重视情景教学。 孩子年龄小,缺乏知识和经验,抽象思维不够发达,形象思维占优势,具体的、直观的形象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教学时,我通常采用的直观情景有实物、图片、头饰、玩具、简笔画。如在教学习用品pen、pencil、book、ruler等单词时,直观的实物出示尤为重要,只有通过直观的演示与比较,学生才会迅速领会掌握;如教水果类单词apple、pear、banana、melon等时,利用实物进行教学;如在教动词sing、dance、draw、write等时,利用简笔画进行教学,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新鲜感,注意力马上被吸引,有关的英文单词几分钟内就能说出。这样排除了母语作为中介,从而促进学生逐步利用母语的心译过程。
新学期,接了个新班,是传说中“人见人怕”的班,成绩垫底,家长不配合,孩子们也很调皮,也曾在办公室见识过班上几大“金刚”的风采,也在上学期期末考试监考过这个班,整场考试的情况不愿再想起......不过可能从那时候已经是缘分的开始了吧。
既来之则安之!
第一堂课,战战兢兢,故作严肃,还好有班主任坐镇,但一堂课还是批评了几个调皮鬼无数遍。
第一次布置作业,虽然要求强调了很多遍,但没有写格式不对的同学还是大有人在,不忍直视。
第一次考试,和平行班的差距甚是明显,错的最多的题目都是课上一而再再而三强调的。
......
还好,在班主任杨老师的带领下,家长们开始慢慢配合了,孩子们开始慢慢懂事了,大家都说这个班开始变了。
静待花开!
顾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