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舒璇
今天是第一次带同学们来到计算机网络教室上课,同学们都显得比往常要兴奋许多,然而这样的“兴奋”伴随而来的就是学生的纪律问题,这也成了我的一大困扰。我暗自决定,以后每个班排队来计算机教室上课,一定要先整顿好纪律,哪怕耽误了上课时间,也一定要在前几节课约束好学生,让他们深刻了解,排队讲话,纪律不好就是耽误自己上课的时间,什么时候队伍排整齐了,同学们都保持安静了才可以来计算机教室上课。三年级是第一次上信息课,而且还是来较远的计算机教室上课,纪律如果不能控制好,排队上课的途中吵吵闹闹也会影响其他班级上课,这是我前几节课的第一要务。有一个好的开始,信息课才能更好地展开。
来到计算机教室的第一次课,我首先问了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打开电脑吗?”所有同学都激动得说“会!”,然而当我问同学们打开计算机的步骤时,他们多数人往往都直接打开显示器的电源而忽略了主机的电源,这也说明现在的同学们虽然身处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使用电脑的或者玩电脑游戏的也很多,但是许多同学往往却没有从最基础的开始,或者说没有这一意识。所以,可以看出,虽然这一时代大多数学生信息素养较高,但是信息课的教学也是很有必要的,信息课就是要从最基础的出发,让同学们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一点一点完整地接触、了解和使用计算机。
教育教学日记 许宇翔
这是我来学校的前两周,满怀着憧憬与期待,也有一些紧张。憧憬的是我将用我20年所学到的知识用来教书育人,在东小这样的名校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与报复。紧张的是不知道自己能否完成从一名学生到一名教师的转变,不知道学生会不会喜欢自己,不知道同事会不会喜欢自己,不知道自己的课会不会有趣。在走进校园前,觉都睡不踏实,总会这样那样的乱想。但现在已经不会去这样想了,现在想的都是怎么做好自己的工作,怎么把课上的更好。一进入校园,一走进课堂,发现自己自然而然的转型成功了,没有紧张,只有身为一名东小教师的自豪,自豪之下有着责任。这份责任就是讲台下的孩子们,身为一名专职的科学老师,我需要带给学生有趣的科学知识,我需要带学生做有趣的科学实验,在兴趣中培养科学品质,教会学生科学地思维。通过每节课的聊天,我发现很多孩子都没有系统的学习过科学课程,很多孩子的科学课都是兼职老师上的,这样就更要求我从基础做起,虽然已经五年级了,但我还是给孩子们上了一节科学启蒙课程,教会他们什么是科学,科学课堂需要做什么,如何科学地实验。前两周,由于外出培训与金钥匙竞赛,我只完成了一个课时的教学任务,我带孩子们操场上测太阳和影子,带学生们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去学习科学知识。我认为科学的学习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中,不应该只是老师带学生们讲解影子的变化,而是带学生们真正的去看了影子,去看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事物,科学不是死东西,而是活的,他不是存在于书本上的,而是在学完去解释生活现象的。带学生们走出课堂去学习科学,让学生们有前认知,了解学生们前认知中的漏洞,需要更了解学生,带他们玩科学!并且我还让学生们对太阳和影子进行了观测,教会他们如何观察和记录,但我并没有规定表格,我让他们自己设计表格,现在我展示几份:
可以看到科学课上不需要扼杀学生们的想象力,我们应该教的是知识,而不是规矩和约束,教会方法,具体怎么实施交给孩子吧,这才是科学教师应该做的。我还带学生们做了手影游戏,我发现学生们很喜欢玩科学游戏,我也乐意这样的教学设计,和学校倡导的做中学,学中做非常契合,课后我还做了教学反思,和教研组开了一节研讨课,我深深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会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改正,在这里感谢研讨课中教研组前辈对我的指正。
教学日记 施捷波
开学不久,学生和我都在慢慢调整进入学习的状态。所幸在开学前有过一次新教材的培训,不至于慌乱,可真正面对一群鲜活的基础和能力各异的学生时,才发觉“纸上得来终觉浅”。总归是要找一个切入点罢,思量再三下决定从观察力和描述力上做文章。
观察是学习的开始,也是学习的基础。它和“看”有相似的意思,却又绝对不是看。我们可以看电视、看电影,却不会观察电视、电影。这其中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而我们的学生大都在“看”实验而非“观察”实验,大都只对实验现象进行眼睛的直观感知,而没有进行相关参数的测量和理性的思考。“看”只发生在一刻间,而“观察”则是一项长久的科学的活动。譬如:学生在进行物体中有无空气的实验时,只看有没有气泡出来,而不会观察气泡的大小是如何的,又是怎么样飘出来的,为什么不同固体飘出气泡的形态各异?
经过一周的观察,我发觉学生的观察力存在以下的问题:其一、缺乏相关方法的指导。其二、观察时将自己的想象添加到观察的实际现实中。其三、观察缺乏纪录。第四,在观察中缺乏主动的思考。相信解决了这些问题,对于提高科学学习会有很大帮助。
2018年9月16日星期日 丁羽
认识“0”一课的感受
“0”这个数字在日字格里的书写有一定的难度,我有时候也不能一次性把它写的好看。于是在上这一课时,我采取了比起平时力度更为大的奖励制度。平时的课堂中,表现好写字好的小朋友是给1颗五角星的,集齐5颗五角星才能从我这兑换一张阳光卡。而这次一上课我就跟小朋友们说,“0”这个数字特别难写,丁老师有时候也写不好看,所以写的好看的小朋友丁老师会直接发一张阳光卡片给你。
小朋友们写数字的热情突然就特别高涨了,一直在认真的写,结合我巡视给出的书写建议在认真的修改。到下课为止,基本上没有写的丑的,歪歪扭扭的“0”了,阳光卡我也发出去了十几张。下课了小朋友们有的还在努力写“0”,争取得到阳光卡片。
从中我感受到了2件事,一是比起一味的去批评、去纠正,激发起孩子们自身的学习动力更为重要也更有成效。在日后的教学中要多鼓励孩子,努力激发起孩子的内在学习动力。二是,在教学中我的关注点不够全面,认识“0”这一课的重点不仅仅是“0”的书写,还有让孩子们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0”,在把“0”运用到具体的情境之中。而我片面的在课前就拿出的对于孩子来说巨大的奖励,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0”的书写上面来,无疑是片面的。在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注意,不仅仅要重视那些能具象能体现的部分,也要注意数学思想、数学思维的培养,不仅仅只是知道数学理论,更要让数学理论能真实指导起我的教学来。日后的学习和思考要更多!
2018年9月18日 张 诗 瑶
教学日记
——《认识10以内的数》
最近,我们班的小朋友认识了10以内的数。在认识数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也产生了一些想法。
首先,良好的书写习惯对孩子很重要。在认识1-5时,除了理解1-5的含义,更要在书写上下功夫,会写和写得好看是两回事。为了让小朋友们意识到这一点,在写日字格时,我告诉学生“顶天立地”,两边“靠墙”,要写的整洁、美观。一开始,孩子们写数的速度不快,不过不要紧,因为这时候是让学生写好数字的时候。一味的追求速度,很容易把孩子的注意力放到速度上,而忽视了数字的美观。所以,放慢速度,并让他们在日格本上练一练,逐渐养成写数字的好习惯。
其次,“想想做做”的题目呈现方式也需要再摸索。一开始,我是把“想想做做”放到课件上给学生看,让学生思考、解答。后来,我慢慢发现,学生在完成“想想做做”的时候,很想要自己先动手完成,于是,我试着把时间给学生——先读题,再说说注意点,然后让他们动手完成,最后再请小朋友站起来说一说,给他们思考和表达的机会。
然后,在认识>、<和=的时候,相似的大于号和小于号,要怎样区分呢?我请教了办公室里有经验的前辈,她们说带着孩子们唱儿歌,可以帮助学生记忆。于是,课上的时候,我带着他们读了读,让他们明白大嘴对着大数,尖头对着小数。也试着画了一个小鸭子,告诉学生,哪个数大,鸭子的大嘴就向哪边。在这节课快结束的时候,玩了个小游戏,让学生举起食指和中指,表示一下大于号和小于号,增强记忆。再通过“想想做做”,逐渐明白“数的关系”。在这节课上试着用游戏、儿歌等活动,带动孩子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兴趣。
最后,我想说,一年级刚开始,孩子们还在适应阶段,也就是正处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开始时期。只顾学习知识、解决题目是远远不够的,真正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学会一种思考的方法、进行思维的发散、学会用脑、友善用脑。而在这方面,我认为自己还存在着许多不足,需要继续学习、探索、总结,从教授知识起步,慢慢学习怎样让学生动脑、思考、发散思维,不仅仅学会解题方式,更要学会思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