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莅临南京市东山小学

语文二组周记(五)

  • 发布时间:2016-04-06 16:20
  • 发布人:
  • 撰稿人:系统管理员
  • 浏览量:930

2016 41                                     张益蓉

让板书“多”一些

    最近两周,在尝试一件事情,就是把一些内容从课件上挪到黑板上,并且用的是纸质词卡这样的方式。其实这种方式在公开课中并不鲜见,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用的并不多。我的起因是有一天上完课看见自己黑板上除了课题和范写的生字,就什么都没有了,于是陷入了一种奇怪的恐慌感:觉得自己这节课啥也没留下。联想起去年去永泰路听课,分校老师用了词卡并且最后把词卡送给了学生,于是我决定尝试。没好意思去打印,直接是用勾线笔在彩纸上写的,这样的板书让孩子们觉得很兴奋----------因为表现好的小朋友在课后可以获得这份“老师写的”奖品,我想拿到词语的小朋友肯定能记得拿到的词吧。除了这样的激励作用,在教学中,我发现这样实物形的板书可以让孩子的注意力更集中一些,因为可以拿在手中走进学生,这样的观感更直接鲜活。而且写好的板书节约了书写在黑板上的时间,避免了书写板书时的课堂空白。最好的是这样的板书还具有传统黑板板书的特点,可以有序的呈现并且留存一整节课,比ppT的翻页更加具有增加有意注意的作用。

让孩子当小老师

马婷

今天教学生字的书写,我让孩子当小老师,其实是一件既有趣又有用的事情。我发现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更浓了,都争当小老师。并且,在让一个小朋友当小老师教学生字的时候,其他小朋友都听得格外认真,并且能学习好这位小老师的表达方式,等自己上来的时候说得有条不紊。何乐而不为呢?

 

          《赶海》教学反思

 熊亚萍

  《赶海》是苏教版第六册第11课,叙述了作者童年时代跟着舅舅赶海的一些趣事,抒发了热爱大海,难忘童年生活的真挚情怀。全文的内容紧紧围绕“趣”和“乐”来展开,重点描写了“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捉大虾”等有趣的场景。课文行文流畅,内涵浅显明朗,字里行间充满活泼和真挚,很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和情感实际。分析通篇课文,寓意简明,可深挖的“点”不多,教学回旋余地相对较小,故采用抓朗读训练学生语感,引导学生领会课文生动活泼的写作特点,以读写结合的方法训练学生写作结束的教学方式。

我觉得本节课做的比较满意的地方有:1、在执教这篇课文时,我首先立足于本课的“趣”,开动脑筋,设计多个环节,千方百计引导学生们读趣、找趣、说趣、品趣、因此,本节课课堂听讲、课堂讨论的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高涨,整节课充满活力,令讲者和听着有回味之感。2、先把学生导入意境。开始上课,首先播放《大海啊,故乡》这首旋律优美,意境深长的歌曲,动人的旋律回荡在教室,接着我用优美的语言对大海的美景进行描述唤起学生对大海的美好印象和无限向往。在课文结束时,《大海啊,故乡》的旋律又一次响起,让学生随着美妙音乐进入意境,再次回味赶海的乐趣。3、创设阅读场境,体味赶海快乐。文中描写了追赶浪花、摸海星、抓螃蟹、捏大虾几件趣事,我采用“有扶有放”的教学方法,巧妙设计教学情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开动脑筋,让身心沉浸在作者文字所呈现的意境之中。

还需要改进的方面:1、语文课上要有琅琅读书声。这里说的“充分地读”,并非是无目的、无要求的泛读,我们提倡的朗读是一个要求逐渐提高,螺旋上升的训练过程,是指有理解、有体验、有感受、能传情达意,包含着读者以良好的基本功,对文本的思索与体验的朗读。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大胆朗读。2.我再一次体会到了教学机智,感受到了教师备课、精心设计各种有新意的教学思路的重要,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学生的“学”“悟”服务,让学生更有兴趣、更轻松地学习,丰富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读写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文化苦旅》读后感

徐广凯

喜欢读余秋雨先生的书,先生总是将自己独特的见解溶于文字中,领导读者理解问题,思辨问题。先生的文字逻辑性强,见解独特,含义深刻。

  《文化苦旅》这本书介绍了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但你千万不要因此认为读余先生的书会心旷神怡,轻松自在。整本书还没读完,我就已经被民族意识唤醒后的沉重与悲哀压的喘不过气来。在我们欣赏历史留给我们的有形“著作”——古迹时?谁又会去潜心探究这一处处古迹背后到底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而余先生恰恰做到了。他运其妙笔,给我们的心灵写下了“震撼”两个大字......

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句评论:余秋雨以历史文化散文而名世。余秋雨先生凭借自己丰富的文史知识功底,优美的文辞,引领读者泛舟于千年文化长河中。是的,他的这本著作《文化苦旅》也深深印在每个读者的脑海里。有人说,中国散文的天空星光灿烂,而《文化苦旅》是一条河系,其中每一颗星星都散发着一种魅力非凡的深不可测的力量。有人称他是本世纪最后一位大师级的散文作家,是开一代散文新风的第一位诗人。这些话道出了我的心声。我之所以要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是想要表达我至深的敬意。在《文化苦旅》中,余秋雨展现给我们那一处处古迹背后的辛酸和沉痛以唤醒我们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让铭记我们历史的教训!
   
《文化苦旅》这本书在告诉我们中国古代历史的同时,告诉了我们更深一层的道理。
   
跟随作者走到书中,我们不得不因那历史和文化推引,走上前去——眼前出现了莫高窟的石洞。石洞依旧壮观,石像.壁画依然不言。跟随作者静看着光影投射在石壁上的变化,如同它们静静地看着敦煌千年的变迁。千年前的一次刀划下,开启了千年后莫高窟的壮丽。它曾遭遇浩劫,多年后的今天,那神秘又充满意义的洞窟,能引起大家的注目并非外表炫丽而是一种人性的.深层的蕴藏。
  
合上书卷,走向窗前,看着流动的车潮和人群,每每,处处不在宣泄着一种文化,而深埋千年文化的故土呢?
   
我们真应该去辽阔的土地上走走,看看,咀嚼,体验......释放自己那涌动着满心.满眼.满脑的渴念。其实教书有时候真的要博学多才,自己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道理亦然,有时候多读书也是充实和提高自己的好办法。

  

2016329        时燕

雨后的早晨,蚯蚓也跑出来凑热闹了,孩子们在跑操的时候发现了它,于是我们班的那个淘气包真的是上去把它踩死了,回到班上,我真的超级生气,也许是出去好奇,也许是出于好玩,可是,不应该踩死呀,对不对……狠狠地批评过后,又罚写了检讨。可是这样的举动带来了褒贬不一的声音,有人告诉我孩子们这样做,只是出于好奇,也有人告诉我,你小的时候,其实也是这样淘气的。好吧,我承认,有些凌乱了。

第二天,依旧是雨后的早晨,依旧和孩子们一起跑操,依旧在塑胶跑道上又看到了一只蚯蚓,这一次,娃儿们都选择了绕开跑。还是那个调皮的孩子,我让他轻轻地把蚯蚓抓起放回了泥土里。

其实,真没想太多,也许对于他们过于苛求,可是我只是希望娃儿们的世界能多些明媚,多些温暖……

 

上一篇:英语组日记
下一篇:常识二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