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莅临南京市东山小学

从“习,数飞也”想起……

  • 发布时间:2018-09-17 11:49
  • 发布人:李一婷
  • 撰稿人:周卫来
  • 校对人:欧晓方
  • 审核人:张继安
  • 浏览量:1768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工作室的小伙伴参加了2018年南京市小学数学先进教研组展示活动。

这次展示研讨的主题为“习,数飞也。”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小伙伴们的想法吧!

在展示中,伙伴们别出心裁地画了图,先来瞧一瞧吧!

    


张琪:我们这次的教研,是通过《说文》里的这一句话和一组图来剖析现今数学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希望大家能畅所欲言!这句话它的本义是指鸟反复拍打翅膀学飞。引申到我们的教学上,大家对这句话怎么理解的呢?

李一婷:“习,数飞也”出自《说文解字》,它以“鸟习飞”来隐喻“人学知”。我们逐字一一来看:习,习得、学习、练习、温习。数(shuo),数次,多次。数飞,多次飞行尝试。我想提醒大家关注的是,不是一次,是多次,所以,习,“非一飞”也。那么完整地来看,学习是什么?学习是学生通过多次的尝试从而习得知识的这样一个过程。对应这样的学,“教”是什么?教,是数助也,帮助的助,是从旁协助、帮助学生习得知识。

施琦:古人曰“上所施下所效也”,这里认为学习是模仿效仿,但是学习不应该是单纯、完全的模仿。习,“非效”也,应是学生多次的、主动的、自主的去尝试。

周卫来:中外许多教育家还认为学习是机械重复的练习,这就和我们现在对学习的理解。就像鸟儿每次学飞都和前一次不一样,所以,习,“非重”也。

张六林:关于这句话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图,途中小鸟在窝里反复拍打翅膀试飞实际是一种“本能”,因此“习,乃‘本能’也。”

张琪:说到这里,我发现大家不仅谈到了对习的理解,更关注到了教师的“助”。那就来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去“助”呢?

施琦:“助学”就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本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这只小鸟,只有当他渴望学飞时,他才能够学会飞,飞的高。

李一婷:“助”就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进行多次的尝试。瞧第2幅图,大毛轻松得飞了起来;二毛飞得很费劲,怎么也飞不高;三毛跌倒受伤了、流泪泄气了。那鸟妈妈是怎么做的?她没有急于打断小鸟的尝试过程,躲在一旁。这是一种智慧的助!因此,在时空给予方面我们最关键的就是要学会等待,让自己的教学慢下来。

李一婷:那鸟妈妈又在观察什么?观察小鸟的状态。尝试飞行中,各个小鸟学情各不相同。我们三年级在上学期曾经做过一个调查,调查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到底能学会多少?发现有15%的学生基本上能学会,75%的学生似懂非懂,5%的学生则像三毛。针对不同的情况,我们教师就要关注不同的学情,心中要有预设,要区别对待。

张六林:像二毛这样的同学,在我们的课堂中是大多数,就像李老师说的要占到75%。他们不懂、不会、不深入之处往往有着共同点,可能也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这往往就是孩子认知的“盲区”。这里教师的助学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教师在这里要设计问题引导,安排讨论、交流来帮助孩子达成共识,让这些孩子从不懂到懂,认识从浅薄到深入。

周卫来:像大毛这样的同学,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他的长处,在小组交流的时候去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从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课后我们可以对他们提出更好的要求和帮助,让他们飞的更高飞的更远。

施琦:对于飞起来很困难的小鸟,就像我们学起来很困难的孩子,你看,三毛他都走神了,这就需要我们及时的提醒他、督促他、指导他。我们一定要及时的个别辅导。

张琪:刚才大伙针对“区别对待”做了详细的说明,那还有不同助学方法吗?

张六林:我认为“评价”也是我们的助学的方式。小鸟试飞,鸟妈妈嘴里的“虫子”,是鸟妈妈给孩子赏识性的鼓励和适切的评价。我们东小的课堂评价是对全班同学的团队评价。我们的学习团队,通常是六人一组,团队成员有共同价值目标,他们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学习活动。学校每个班右侧都有一块及时评价表,每日任课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周卫来:请大家再看最后一幅图,猜猜看,在鸟儿学会飞翔之后鸟妈妈会干什么事,对,鸟妈妈会带着鸟儿去旅行,去更高更远的地方去飞翔。就像我们小组的老师经常在一起讨论,到底设计什么样的练习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让学生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张琪:好了,伙伴们,刚刚我们从“习,数飞也”出发,引出了我们的观点:“教,数助也。”大家也从教与学的角度提出了助的不同方法。今天的研讨我想大家应该收获很多。在以后的团队教研中我们可以再研讨探索更多的方法助飞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