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6日至18日,方圆名师工作室的夏宁华、滑玉杰和秦悅3位老师在无锡参加了为期三天的第27届现代与经典全国教学观摩研讨会,聆听了多节知名特级教师的现场观摩课和他们的精彩讲座,感触良多,收获颇丰。
南京大学哲学系郑毓信教授的报告《中国数学教育的“问题”特色》拉开了研讨会的大幕。各位数学大咖为我们呈现了风格迥异,但都精彩纷呈的课堂。刘松老师上课幽默风趣,一句“预测”,点出了学生的想象思维、类比思维,他指出六年级、初三、高三课堂要“避免空转,适度拓展”。贲友林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节不用课件的数学课《相等的分数》,从“我会听,我善思,我会说”三个方面,充分把课堂放手给学生,学生通过分数墙探讨出分数的基本性质,从有墙到无墙,由浅入深,学生印象深刻,烂熟于心,意犹未尽。
罗鸣亮老师的《真分数和假分数》朴实自然,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质疑中激发思维的碰撞、学生通过辩论,越辩越明。
徐斌老师将《求平均数》着眼于让学生经历、体验感受平均数的产生,理解平均数的本质意义,潜移默化地渗透,真正体现了无痕教育,生长无痕,润物无声,从无到有,顺其自然。
强震球老师用一个大问题来展开他的课堂教学,通过与学生的不断互动、交流总结,轻松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他诠释了研究方法比研究过程更加重要,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比教会学生知识更加重要。
......
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苏派特级俞正强,他说着吴语系的普通话,温润、不紧不慢,课如他的板书一样自在,行云流水,使混沌糊涂变得清晰流畅。北京特级刘德武,花白头发,讲着京味儿的普通话,字正腔圆,节奏正好。他的课有种正统的魅力,顺逆之间,打破一种思维束缚.....
细细想来,每节课都回味无穷。不同的地域和性格造就了不同的课堂风格,同样智慧的大脑建立了不同的理论形式,但最终所有的不同或相似都指向同一个目标:教育,用更好的方式教育。
登高才能望远,学习使人进步!我们怀揣对着教育真诚,踏实勤奋,方寸之间,圆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