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艳阳高照,2019年11月7日,“江宁区李一婷名师工作室”骨干成员张继安校长和刘彬、段良盛老师一行三人不远千里来到重庆市万州区铁炉学校,应邀参加“宁·万联盟”校际交流研讨活动。
首先授课的是工作室的刘彬老师,他教授的是三年级《认识几分之一》这节课,刘老师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充分感知“平均分”,在此基础上通过介绍书后“你知道吗?”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分数的发展历史。随后让学生自学分数相关知识,相互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整节课通过“认”分数、“做”分数、“比”分数、“用”分数这四个环节让学生经历认识分数的过程,体现了“学生为中心”的新型课堂,学生真的在经历学习。
下午刘彬老师开设了一场名为《数学素养视域下教材阅读材料使用的研究与教学实践》的讲座,刘老师从教材编排特点、教师教学现状和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向万州的老师分享了自己如何对“你知道吗”部分的教学策略进行的思考与教学实践。刘老师认为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或者出一些针对性强的问题串,在阅读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可以通过不同版本的教材中在解读一些历史名题时不同解题方法进行对比引导,来促进学生的思维进阶;可以将高年级部分阅读材料提前渗透至低年级,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通过阅读了解数学史以及关于数学美的知识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奇妙以及数学家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真正提升。
第二节课是由工作室的段良盛老师带来的《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看似简单但其实十分难上,学生经历了由数字表示数到用字母表示数、由日常语言表示数量关系到用符号语言表示数量关系的抽象过程,是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一次跨越,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乃至其他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段老师首先用玩24点的游戏让学生们知道字母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数。第一个探究活动段老师通过摆三角形让学生表示三角形的个数和小棒的根数,在对比方法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未知的、变化的数,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关系。在教授到简写时,段老师让学生自学材料然后独立完成练习,并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说一说易错点。最后又讲了一个数学故事,让学生知道了从最初的用文字表示数量关系到丢番图用缩写的方法表示再到韦达把字母当作符号表示数这一历史演变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我们只用了一节课的时间就跨过了数学史上的1200年,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段老师的讲座题为《寻找教材的“打开方式”》,他主要从多版对比教材、适度创编教材、深度挖掘教材这三个方面并结合自己课上的例子谈了谈如何使用教材。他指出在比较中能把握教材内容的本质,并且会加深教师对于本节课的理解。适度的创编可以让情境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也利用我们老师在教学中突破重难点。深度挖掘教材可以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本源,利用数学历史让学生感受数学文化,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三节是由工作室的张继安校长带来的《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本节课是在五年级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会用“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词语定性描述可能性的基础上教学的。张老师通过让学生用“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词语造句,猜老师姓氏、年龄,让学生感悟到“可能性”有大小等,为学生新知学习建构,激活了“生长点”。整节课都通过游戏,竞猜等活动,让学生在欢快、充满悬念的课堂气氛中,建构起如何来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的“模型”,特别是帮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建构起新的知识体系。整节课学生思维活跃,语言严谨,让人耳目一新。
11月7日下午,张继安校长带来的讲座《例谈课堂的数学化与生活化》将本次活动推向了高潮,他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首先是理论溯源,主要介绍了当下多元的“数学观”,导致不同的“数学教学观”,自然就会产生不同的数学教学理论和课堂教学策略。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影响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现实数学”、“数学化”、“在创造”、“建构主义”、“默会知识”、“浸入式学习”等理论的主要观点。第三部分,结合自己执教并发表的课例,详细分析数学课堂的“数学化”与“生活化”。第四部分,表面了数学课堂应该是“生活化”与“数学化”的完美融合,不可顾此失彼。
前来听课的老师们把整个教室围得水泄不通,安静聆听、不停记录,唯恐错过精彩的每一分钟。参加活动的教师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通过“现场授课+讲座”的模式,让活动更接地气,实效性好,收获颇多、启发颇深。观摩南京教师的课堂,不仅感受到不同的教学模式,学到了新的教学方法,而且加深了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希望有机会两地能多举行这样的活动。来自山东支教的刘教研员表示这三节精彩的课堂展示具有中国数学课堂特有的六个特征——教学导入、尝试教学、师生互动、变式练习、提炼数学思想方法、以及注重“四基”教学。
本次送教活动,给联盟学校带来了不同的教学理念,给孩子们一个全新的课堂感受。铁炉学校的精心安排,保证了本次活动的圆满成功,参与活动的老师浓厚的教研氛围也让工作室的三位老师颇受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