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莅临南京市东山小学

南京市东山小学2019年度工作计划

  • 发布时间:2019-03-01 14:40
  • 发布人:姚强
  • 撰稿人:姚强
  • 审核人:张继安
  • 浏览量:1029

稳步推进  深化研究

——东山小学2019年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为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以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具有校本特色的“友善用脑”文化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创新管理方式,深化课程内涵,提升办学品质,放大品牌效应,凸显品牌价值,努力开创东山小学教育集团新局面。

二、工作方针

(一)以人为本。教育是关乎生命成长的事业,当以人为本。因此,学校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改革创新。党的十八大指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应当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学校以课程改革为核心,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拉动管理体制、考评机制等全方位的革新,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三)提高质量。能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学校工作的目标就是要深化学校文化内涵,优化学校管理制度,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四)丰富内涵。现代学校教育要注重内涵发展,努力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注重内涵的发展就是注重文化的建设与培塑。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学校的科学可持续发展要以文化建设为核心,制度文化、组织文化、课程文化、环境文化四位一体,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三、工作目标

(一)推进富有活力的管理模式

优化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能。实行分管校长负责制,分管校长主管年段与处室,兼顾学科,细化分工,强化管理,进一步发挥分管校长在事务管理与学科引领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强化部门、科室的决策、督查、指导、反馈、服务等效能;以年级为单位,强化常规管理,各年级在校长室的统一指导,配合各处室开展行之有效的常规管理,各年级可依据本年级特点,开展创新性特色工作。以科学管理、有效管理、品质管理为目标,深化东小特色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文化。

(二)构建面向“全人”的课程体系

1.丰富课程内涵。“扬长课程”立足“张扬个性、全面发展”,依据学生的发展需求,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在现实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计划、有选择地增加社团项目;研究实施“方训练课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细化“主题活动课程”体系与实施方案,提升“主题活动”课程的品质与内涵。

2.完善课程评价。建立基础性课程与拓展性课程管理机制,加强教师的培训与指导;强化安全意识与质量意识,对特色课程开设进行定期督查与反馈。

(三)深化彰显特色的教育改革

1.以“十三五”课题为抓手,进一步深化“友善用脑”理念下学科教学的模式研究,注重学生思维品质、学科素养的提升;把“友善用脑”教学策略研究作为研究进一步深化的突破口,以求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轻负高效”。

2.完善“团队评价”体系,强化“团队评价”在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班级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继续推进班级评价改革,探索“星级班级评价”与“金牌班级”“模范班级”“特色班级”的简化与整合。

(四)开展行之有效的德育活动

1.按照上级关工委的指示和区教育工委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精神,在青少年学生中大力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教育。扎实推进关工委常态化建设巩固提高创建工作,切实做好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之间的融合工作。

2.立足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适应学生发展特点,创新德育活动;开展有主题、成体系、见成效的德育活动。以夯实常规为工作重点,加强安全、卫生教育,早操、路队等常规工作常抓不懈,扎实开展好晨会、班队会活动,促进学生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养成。

(五)打造友善共进的教师队伍

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各类党、团、工活动,促使和谐、融洽、友善的教师文化氛围的形成。以“道德讲堂”为阵地,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思想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师生的主人翁意识与服务意识;以“东小故事汇”为平台,倡导教师讲与家长、与学生、与同事之间的故事。

2.推进“人人名师工程”。以课堂教学改革与校本课程建设为抓手,做好教学优质名师、特色课程名师、学科领军人物等多类名师的培养。

3.加强青年教师发展班建设。健全青年教师发展班管理体制,注重智慧型、学习型、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努力打造一支教学能力强、教学质量优、科研能力突出的青年教师队伍。

(六)建设绿色健康的校园文化

1.建设绿色健康校园文化。挖掘“友善”文化内涵,构建“友善”文化体系,提升“友善”文化内涵,建设促进学生生命成长、智慧生长的生态文明校园,力求校园每处景致有内涵。引导教师积极参加户外运动,倡导师生过一种友善、绿色、健康的教育生活。

2.建设绿色健康班级文化。鼓励教师依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德育”为核心,建设主题鲜明的班级文化,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做到每面墙壁会说话。

3.建设团结友善的办公室文化。倡导教师在协商、合作的基础上自主地改善办公室环境,有主题、有特色、有氛围、有文化,努力让办公室成为教师乐于工作、乐于交流的家园。

(七)加强现代教育信息化建设

1.坚持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继续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打造智慧管理平台与智慧教室,同时做好教育技术装备的维护与养护工作,方便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

2.提高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使用率,做好教师多媒体技术培训和教育技术装备使用培训,让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

3.扩大“创客空间”“悦读书苑”以及各专用室的辐射范围,把这些专用功能教室作为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育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

(八)提供细致全面的安全与服务保障

1.健全校园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形成校园安全、卫生常规巡查制度,排除安全隐患,为学校常规工作、现场会等活动提供安全保障。建立应急预案,在尽可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前提下,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

2.增加学校教师意见反馈的渠道,加强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膳食委员会在后勤服务方面的监督反馈作用,不断提高后勤服务质量,改善教师工作条件,为教师舒心工作提供良好条件。

五、具体工作要求

(一)在管理工作方面,坚持精细化与人文化相结合

1.学校及各部门工作要建立起相应的标准规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可操作化,用明明白白的制度、清清楚楚的程序说话。按规章办事,用制度说话,就能保证管理工作的权威性与科学性,同时也能保证工作的效率与效果

2.“校长—分管校长—科室(年级部)—教师”扁平化管理模式,要求学校工作无缺位,无漏洞,每个人都要把本职工作做到位、尽到职,谁的岗位谁负责、谁的问题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做到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

3.完善校长办公会议制度、月工作总结会议制度、周年段会议制度、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校务公开制度,增加教师的意见反馈渠道,让更多的教师更积极、更广泛地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做到决策民主化、流程公开化、重大问题透明化

4.坚持做好一年一度的“分管校长述职会”“中层述职会”,加强行政干部的服务意识,提高教师对领导干部的信任度与认可度,从“靠权威与制度管理”转向“用文化与人格管理”。

(二)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坚持“师德”与“师能”并举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师德与师能两方面并举。

1.加强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1)以制度的形式衡量教师。学校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

2)以活动的形式提升教师。学校每月定期开展“道德讲堂”,邀请社会、政治、经济、教育等多领域的专家来作专题讲座,拓宽教师工作视野,提升教师职业修养。学校每学期末开展“东小故事汇”,老师们在一起交流一年工作当中的美好,讲与学生之间的故事,与家长之间的故事,与同事之间的故事,促进教师间的心灵碰触与共振,提升职业道德感与幸福感。

3)一如既往地抓实党建工作。作为“南京市廉政文化建设点”,江宁区品牌支部,学校党总支要把师德师风作为学校党建工作的重心常抓不懈。切实做好党员干部“两学一做”学习活动、培训活动,要求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积极发展入党积极分子,把党员发展工作与教育工作结合起来,把党员作风建设与教师发展统一起来。

2.营造学习、合作、反思的教师文化氛围

学校发展,根本在教师的发展。要在教师群体中积极营造学习、反思的文化氛围,引领教师树立终生学习的发展观,鼓励教师购买、阅读教育教学书籍,倡导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与随笔组建各类正式或非正式专业合作共同体,加强班主任团队、友善用脑科研团队、学科教研团队、青年教师团队、年级备课组团队建设,通过开展各类教研活动、学习沙龙、备课研讨,凝聚团队人心,挖掘团队智慧,形成团队合力。

3.以“友善用脑”研究为抓手,强化骨干教师培养

学校以“友善用脑”研究为抓手,开展相应的教师专题研讨活动,以促进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十三五”为抓手,鼓励一大批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甚至全体教师参与研究,倡导教师积极撰写相关随笔、案例或论文,注重优秀成果的积累;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学科名师来校讲学,组织教师听观摩课,上研究课,开展专题研讨,撰写学校心得,促进教师教学品质的提升;组织学科骨干力量,在课题研究、课程研究、教学研究、教学竞赛等方面凝聚力量,以强化学科教研团队力量;以备课组、教研组活动为依托,引领学校教学研究氛围,促使教师成为研究型、智慧型、创新型教师。

4.形成稳定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

青年教师培养注重“点面结合”。以“青年教师发展班”为抓手,扎实开展好读书沙龙、教学研讨、专业培训等研修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与专业素养;“青蓝工程”做实、做细,对青年教师个人成长定期进行考察,并作相应的指导与引领;以“五四杯”课堂教学竞赛为平台,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展示青年教师教学成果。

   (四)在课堂教学改革与实施方面,扎实研究,提高质量

1.健全制度,标准引领

健全教学管理机制与科研运行机制,注重过程性管理,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反馈,有整改,有提高。重点完善“五认真”检查制度,巡课制度,教研组、备课组活动制度、调研制度、外出学习制度、课题管理制度、科研团队管理制度、思维导图评比制度、星级班级评比制度等,使教学与科研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努力实现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常规化、精品化。

2.课题引领,内涵发展

完成“十三五”课题申报,以“十三五”课题为纲,引领教师开展课堂、课程等方面的实践研究,让课题研究在教师专业成长、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内涵发展等方面发挥核心引领价值。努力打造东小“好课堂”,把学生思维的活跃度与深度作为好课堂的新标准。深入开展“友善用脑”理念下学科教学的模式探索,继续推进“友善用脑”教学策略的研究,丰富和完善“工具箱”与“脚手架”的内涵与操作策略,尤其开展好“自学导航”与“思维导图”的使用研究;继续做好“图说心智”系列校本教材的编撰工作。

3.抓好常规,扎实推进

1)坚持推进“友善用脑”教学策略变革传统课堂,提升教学质量,如“自学导航”“思维导图”“团队评价”“小组合作”等。教务处做好用好“五认真”检查,教科室继续推进“友善用脑”免检班级检查等工作,让“自学导航”“思维导图”切实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

2)扎实开展“真备课”“真教研”。立足两组教研,通过上课、观课、评课、议课等方式,逐步形成彰显学科精神的友善用脑课堂教学新模式;把学课标与“真备课”相结合,“思维导图”备课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深入开展教学研究、练习研究、命题研究、学习方法等研究,让教研更贴近教学实际,真正做到让教材研究、命题研究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服务,把“真教研”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4.用好评价,促进发展

组织开展“学情调查”工作,引领全校师生组建好“友善用脑”班级团队。教科室牵头,进一步完善“星际班级”评价方案,鼓励教师大胆实践,尝试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5.加强培训,强化师资

教务处、教科室进一步开展以“友善用脑”课堂改革为主题的研究、培训活动。教务处侧重“友善用脑”与学科教学相结合的教研活动,教科室注重“友善用脑”教学路径与策略的研究。结合区教科室菜单式讲座要求,根据教师的实际,邀请教科研专家来我校培训,理论与实践两手抓,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与教科研水平。积极发挥骨干教师专业引领作用,努力推荐优秀教师到外校讲座、送教等,提升教师研究的积极性,让教师在送教、讲座这样的展示中增强研究的动力,深切感受研究带来的快乐与幸福,从而更好地投身研究。

(五)在特色课程建设方面,完善机制,深化内涵 

1.立足校本,积极开发

立足学校办学目标、育人目标和办学条件,结合“友善用脑”特色以及省特色文化建设,设计并实施“友善用脑”理念下基础课程(通能课程)与拓展性课程(卓能课程)。完善各类课程的实施方案,完成“通能课程”“扬长课程”“主题课程”“方法训练课程”等四类课程的实施纲要。教研组、备课组与教师个人联合开发课程与课程资源,做到共同开发、共同完善、共享资源,最终形成系统的友善用脑校本课程体系。

2.健全制度,有效管理

形成课程评价机制,促进课程实施的规范化。在功能室的管理上,严格按照各类功能室的管理制度执行,组织学生维护好室内器材,保持室内的卫生整洁,做到“谁使用,谁负责”。课程实施的评价方面,做好充分发挥学生与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考核机制,采用过程性评价、展示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各类型课程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好过程性评价的反馈工作,督促问题社团积极整改,提高质量;组织社团艺术节,在社团活动成果的展示上提供更多的平台,促进社团品质的提升;组织好学期末的“优秀社团”评比工作,健全奖惩制度,对“优秀社团”和“优秀社团教师”进行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3.点面结合,打造精品

坚持把提高课程整体品质与打造精品特色课程相统一。通能课程方面,本学期将深入开展“友善用脑”理念下学科教学模式的研究,以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为教学重心,让课堂彰显学科精神。卓能课程方面,主题课程的设计进一步体现东小育人特色,扬长课程的实施进一步加强课程评价,着力打造精品社团,如创客社团、管乐团、足球社团等,争创全国品牌项目;方法训练课程以编制校本教材为核心,促进课程品质的进一步提升。

(六)在德育工作方面,夯实基础、追求品质、创新特色

1.更新理念,提高德育认识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使每一位教师牢牢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德育就是质量,学生的思想品德就是素质,没有德育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的教育质量观,牢牢树立“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定基础”教育价值观。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为原则,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创造人文德育、生活德育和生态德育

2.完善德育评价体系,促进班级特色的多元化发展

进一步完善班级管理评价机制,落实评价方案,以评价为手段,促进管理效能的提升,鼓励更多班级创建特色班级与模范班级。

3. 丰富德育工作内容,拓展德育工作途径

按照上级关工委的指示,发挥“五老”的作用,开展好各类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组织退休教职工积极参加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活动。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精心设计内容鲜活、形式新颖、贴近学生、吸引力强的“主题月”教育活动。如感恩主题教育、理想主题教育、礼仪教育、道德教育等。在学生中开展“伟大的复兴之路”和“强国之路”等主题读书征文活动,组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狠抓养成,夯实德育常规

切实开展养成教育,抓好“每周一次”十三项常规管理。要从常规工作入手,抓好志愿者检查与管理,升旗仪式,早操的队列,塑造学生的精神面貌;抓好课堂秩序,集会秩序以及课间秩序的文明有序;做到语言文明、待人接物大方礼貌并形成习惯;坚持卫生责任区的包干保洁制度,确保学校环境的整洁优美;树立“遵纪守法,尊老爱幼,讲究团结”的观念。

5.提高课程意识,完善课程体系

要探索并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如小能人、体育艺术节、最佳围裙等活动,做到有计划、成体系、见成效,实现德育活动的课程化。要充分利用每年的各种重大节庆日、重要事件和重要纪念日,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力求做到在活动中育德,在生活中育人。

6.强化文化育人,优化育人环境

1)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打造生态、内涵的友善校园环境,提高校园环境的审美性。学校环境与班级环境遵循美学原则进行设计,融入我校“友善”办学思想与追求,力求营造具有审美意味的校园环境,使全校师生身置其中,轻松舒适,温馨愉悦。

2)努力挖掘育人资源,用好育人阵地,提升校园环境的教育性。打造“故事校园”,让每处景致会“讲故事”打造“学生主体”校园,展示学生才艺作品,让校园里的每面墙壁“会说话”。要充分发挥葡萄长廊、红领巾广播台、黑板报、文化墙等阵地的宣传作用,各个板块合理安排,内容的选择、组织、采编都要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学生了解天下大事、校园新闻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善育”环境的营造,培塑学生的道德品质、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设计富有个性的主题化班级环境。发挥教室环境的育人作用,注重功能室、班级整体环境的布置与整体文化氛围的营造,设计要依据功能室类型、班级文化、学生特点确立主题,做到风格统一,体现特色。

7.建设队伍,形成强大合力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精干实效、开拓进取的班主任队伍。一是做好班主任的培训工作,以每月班主任例会为沟通交流的平台,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能力,努力促使班主任达到“用爱心去塑造、用真情去感化、用榜样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的育人境界。二是充分发挥班主任核心团队的作用,加强榜样示范,理论实践指导,努力带动年轻班主任的发展。三是加强青年班主任队伍建设,通过班主任名师帮带,组织开展班队会竞赛等活动,提高青年班主任的业务水平。

2)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大队部和班级要切实加强小干部的选拔和培训工作,充分发挥他们行为示范作用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能力。

8.强化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积极开展“家长进校园”“大手拉小手”“家长学校”等家校活动,建立合作互信的家校关系,形成家校合力。加强“三位一体”合力建设。以加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建设为重点,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大德育格局,推进家校联系,从而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家庭教育为基点、社会教育为依托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管理网络。加强与派出所、街道、村委联系,注重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特殊家庭子女的学习和生活,全过程、全方位地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全面、协调、高效开展。

(七)在后勤服务工作上力求周到、深入

1.重视学校物理环境、硬件条件的改善。

1)抓好学校校舍改造项目工程建设,确保学生校园安全,确保学校各项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2.依托省特色文化建设,打造休闲活动坊

学校创客空间、悦读书苑、数字星球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等各类专用室均达到省市一流水平,要“物尽其用”,让每一间功能室在促进学生发展与教师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推进南京市智慧校园建设,服务师生学习与交流。

1)建设学校智慧管理平台,打造智慧教室,发挥互联网、物联网功能,使先进的教育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活动。

2)强化设备使用,提出合理的使用要求,制订有效的监督措施,发挥设备设施的使用效益,用好班级多媒体。

4.加强安全卫生工作,保障师生安全。

1)切实抓好校园安全及学校综合治理工作,做好各类应急预案,定期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全面提高安全工作管理水平和应急能力,把学校防火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放在突出位置,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2)加强值班、门卫的管理,争取各有关部门的配合,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加强各类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坚持晨检和零报告制度。发现班级有缺课和身体不适的同学,要了解原因,一旦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报告学校卫生室,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加强食堂卫生管理,膳食委员会成员定期检查食堂的人员健康情况、环境卫生情况,了解进货渠道,确保学生饮食卫生安全。及时了解师生餐饮情况,积极反馈食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督促食堂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整改。

5.加强基础设施的维护与维修工作

形成学校的水电设备、班级设施的管理规定,要求师生能够妥善保管,爱护使用。如有损坏现象,及时维修处理,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