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莅临南京市东山小学

女教工读书征文获奖作品(十)

  • 发布时间:2017-02-22 15:04
  • 发布人:王爱勤
  • 撰稿人:王爱勤
  • 审核人:张继安
  • 浏览量:828

读书,为生活添一抹色彩

                                                    南京市东山小学 张现春

我时常想,若生活中没有书,那该少了多少趣味。人们常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而我觉得,书中有我们阅不尽的大千世界,有我们看不完的人生百态,也有我们想不透的深邃哲理……

爱读小说,在悠长的文字里感受他人的快乐忧伤,起伏跌宕。

喜欢刘墉,每每读他的书总感觉有一位哲人在耳边谆谆教导。你看,“凋而不萎的花,欣欣地来,明丽地去,或是点整只的火焰,或是落满地的花雨,不论花开、花落,都美得艳,艳得凄。萎而不凋的花,欣欣地来,却不爽朗地去,来时固然明艳照人,去时却引人怨叹,只见颜色渐褪,芳姿渐损,残破凄凉”,如此美好的句子,唯有一遍遍地读,一遍遍地品味方才满足。你听,“话到七分,酒至微醺;笔墨疏宕,言辞婉约;古朴残破,含蓄慰藉,就是不完而美的最高境界”,如此妙不可言的哲理怎舍得不去深悟呢?你想,“我会自己去找块玫瑰木,慢慢雕个精致的桌腿,为它配上去,我会用木器专用的牛皮胶为它黏合,再用砂纸慢慢搓磨。然后,我要为它打上一层厚厚的水蜡,让那水蜡渗进新的桌腿,显出玫瑰木红色的光泽。我将只见它到我手上之后的完美,而不计较过往的一切”,这是一种怎样的从容和豁达!

喜欢沈从文,我总是选择在万籁俱寂的夜晚,或滴滴答答的雨天,一盏小台灯,一杯开水,在属于自己的小天地里沉醉于湘西的风光秀丽,着迷于书中人物的质朴纯真。从《边城》到《长河》,从《三三》《萧萧》到《龙珠》,用他的智慧和积淀,带给我一次次的视觉盛宴和心灵震撼。没有扣人心弦的悬念,没有惊心动魄的氛围,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潺潺如流水般的行文,散淡自然的笔法,足以让人情不自禁的融入无处不在的诗意中。读他的书,我爱上了天真无邪,集真善美于一身的翠翠;对伴着猫儿鸡鸭、潭里的鱼虾长大的三三羡慕不已;对命运多舛的萧萧同情不止……

喜欢霍达,一部《穆斯林的葬礼》不知让我流了多少眼泪,有时笑着哭,有时哭着笑。回味书中种种,让我这个对伊斯兰教淡漠的人对它肃然起敬;为成熟漂亮、处处透露着现代气息的女孩韩新月和才华横溢、赋有责任感的楚燕潮的爱情悲剧惋惜不已;为事事追求完美,吝啬的毁掉两对人命运的梁君壁深感遗憾又不忍苛责。一部《年轮》,笔力沉厚、回味无穷,一个忍辱负重命运坎坷的地下党员,一个痴心无悔万里寻夫的坚强女性,在时代的大洪流下交织出动人心魄的火花,再读时,依旧是感慨万千。我们经历的岁月岂不也是一只硕大的年轮,在人生道路碾过,留下岁月的车痕,而我们就是车轮碾过后扬起的尘埃。年轻的我们,在青春和理想的作用下在空中浮沉。

也爱唐诗宋词,总是惊诧于古人是如何将一个个毫无关系的字词碰撞在一起,呈现给我们一首首精美诗篇。

喜欢陈沆,“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寥寥数语,我依稀看到了烟波浩渺的碧波,荡桨而来的渔舟,竹篓里活蹦乱跳的小鱼,满心欢喜的渔翁……

喜欢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脉脉流水映衬悠悠离情,深深思念滋生绵绵怨恨,相思之痛、离别之苦每多读一遍便加深一层,很多时候古人的浪漫今人也无法企及吧!

喜欢李冶,“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全诗二十四个字,却是一场生命由盛及衰的花开花落,道尽了人生的真谛,即便时隔千年,也依然能唤起我们的共鸣。

喜欢陆游,“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一曲《钗头凤》,写尽了多少悲欢离合,成为现代人抒发悠悠情思和被迫分离之苦楚的典范。

有时候我们会听到别人这么说:读再多的书有什么用?我也深思过,读书带给我了什么。我认为最珍贵的是情怀,审视生活、享受生活、热爱生活的五颜六色的情怀。漫步在各地的大街小巷时,我会猜测这里发生的故事;看到形形色色的人群,我会揣摩他们的喜怒哀乐,想象谁是谁生命的主角;置身大大小小的车站,我喜欢感受人们相聚的喜悦和离别的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