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孩子,“品”味幸福!
南京市东山小学 许怀珍
一天劳碌下来,最爱做的事就是一杯荼、一本书,一首音乐,静静的,慢慢回顾一天的生活,品味其中的感动,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对我来说,这样悠哉、惬意的日子就是幸福!
年少时,喜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男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说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生活慢慢沉淀后,幸福是什么呢?读了上海复旦大学教授于娟的《……此生示完成》遗作后,感慨她的“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我没有保尔·柯察金那么伟大品质,但也不希望老时因无为而悔恨;我也不想像于娟那样拼命工作,搞垮身体。那是极端的不负责任,只有身体好,才有精力和能力去做有意义的事。对自己负责,就是对他人、对社会负责!
过真实的日子
做了二十年的老师,走出校外,仍不喜欢以教师自诩,不是我多清高,而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太高,仿佛教师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言行不可粗野,不能过激,凡事都要注意自己的“为人师表”。我不否认教师要书达礼,但教师也是人,也有诸多压力,也需要释放。如果日常生活都不能自己安排,处处受控,那哪还有幸福而言。所以我想说的是,不要被“教师”这一高尚称呼束缚,做真实的自我。
做长不大的孩子
在学校,我还是很满足孩子们的那声“老师”称呼的。和孩子在一起,最大的享受就是从没发觉自己再慢慢变老,恍惚自己那个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我,仍然那么爱玩,爱笑、爱气、爱和孩子一争高低。谁说得老师就得高高在上,不能融于一体。我愿永远拥有一颗童心,和孩子们一起参加活动,一起笑,一起哭,当他们的听众,做他们的指路人。我愿从孩子的角度思考,帮家长分析孩子的行为,为家长提供帮助,使孩子得到正确的家庭教育。
享受每天的阳光
教师的身体一直都处于亚健康状态,放开教师的架子,放下课本,离开电脑,和孩子一起参加活动,坚持每天阳光锻炼一小时。特敬佩
一直不欣赏那些为了工作而不顾自己身体健康,从而英年早逝的“劳模”、“学者”、“XX家”,他们大公无我的革命情操是高尚,可为什么不懂得爱惜自己就是更多的为国家做贡献呢!“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选择为国家为社会服务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到底哪个能量更大。
品味生活,享受快乐
随着生活的慢慢沉淀,对教师理解更倾向于生活化,不再是学生时期的盲目崇拜,也不是一味忘我的拼命工作,而是每天和孩子一起的那份问心无愧的踏实和家长的短信“祝福”时的满足。
生活如荼,耐品,值得品。我希望每天的生活都能像荼一样耐品,既有初尝荼时的苦涩(工作的苦与累是难免的),又有荼在口中的香浓(和孩子一起时发生的酸甜苦辣),更多的是茶后的满口余香(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的信赖与敬重,孩子多年后的念念不忘,精神世界的丰富充实)。
二十多年的工作,磨平了冲动与暴躁,留下了明了与平和。什么最好?活着最好。“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应当赶紧的充分的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和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能结束一个人的生命。”
放下名和利,打开心胸,与活泼可爱的孩子一起,让每个日子都充满阳光、活力与激情,享受生活,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