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莅临南京市东山小学

第五组教学日记(7)

  • 发布时间:2020-01-02 10:44
  • 发布人:
  • 撰稿人:东山小学
  • 审核人:张继安
  • 浏览量:863

《带刺的朋友》教学反思
陈婧文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基于友学课堂的特点进行教学。以有趣的动物视频导入,让孩子们感受到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进而引出课题,关注到这个朋友的特点。以词串的方式,让学生在认读词语的同时,关注作者的所看、所听、所想。共同完成动物朋友的档案,抓住小刺物偷枣的本事高明的特点,并围绕着高明展开思考,分别体悟爬树、摇枣、带枣回家三个画面。带枣回家的片段,让学生借助导学案所画的思维导图来抓住关键动作,小组讨论其高明之处。设置小刺猬回家炫耀的讲述情境,让学生借助板书说一说整个过程。最后留下作者的称呼变化及情感变化作为思考问题供同学们课后思考。
在教学之后,我有了如下的反思。
其一,以多样有趣的形式来设置课堂中每个环节的情境。设立小档案,让学生填写,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高明”二字,推进课堂的思考。依托课文情景,让学生跟随作者的视线去观察小刺猬的活动。最后设置小刺猬回家讲故事情境,激发孩子的兴趣,体现出“友学课堂”中亲切友善、有趣的特点。
其二,思维导图的方法可与课堂中的板书相结合。在课前我便发放了自学导航,让孩子去自己找一找动作,填写思维导图,让学生对于课堂中的要点有思考与生成的过程。并基于此,开展合作交流活动,让学生抓住动作去体悟小刺猬的高明之处,体现层阶性。
其三,以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方式作为推进“友学课堂”的助力,将灵动的语文要素作为语文的“友学课堂”的亮点去渗透。本单元重在让孩子感受生动的语言,这篇课文的生动之处便是对于小刺猬的动作的细腻描述、环境的渲染以及作者对它的称呼变化和感情变化。小刺猬的动作是极具有趣味性和生动性的,孩子们读来生动,配上动作有趣,读出画面,读出乐趣,并于讲故事的环节中充分运用,实现单元目标。
对于这堂课,我也觉得有不足的地方。其一,容量似乎有些过多,时间压缩,较为紧张。其二,对于导学案上的思维导图应先设置交流环节,确定好了较为合适,不然在交流的过程中,他们不怎么着眼于动作如何体现刺猬的高明,而只关注于每个空要填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