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日记(六)
侯丹
《秋游》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记叙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大自然中的欢快心情。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语言表达、写字这几个方面。
一、朗读指导,让学生入情入境。
这一课的朗读指导分为两个部分,词语和课文。
词语的朗读主要在一开始的词语复习中,其中:稻子、高粱、蚂蚱第二个字都是轻声。读到这一行词语的时候,我特别提醒了一下学生,学生个别回答有错的时候,我没有马上让学生坐下,换一个学生来读,而是给这个学生纠正之后让他再读一遍,还让全体学生共同练读,所以在接下来的对所有词语进行齐读的时候,学生能够改正过来了。
对词语的朗读指导还有第二自然段中的“一望无边”,我让学生想象天有多大,大得连边都看不到。学生就知道了这个词语该怎么读,齐读的时候能够听出来对于这个词语特别留意。
在朗读第一自然段的时候,着重抓住了同学们去郊游的这种高兴的心情,让学生高兴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讲到了丰收的景象,我播放了稻子、高粱、棉花这三种农作物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农民伯伯看到丰收景象时候的高兴激动的心情,带着这种心情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是讲同学们的,秋游,最开心的当然是同学们,我也播放了图片,并且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员,带着自己的心情来读这一自然段。有几个女生读得特别好,尤其是“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读得很有感情,仿佛自己就是其中的主人公。
二、说话训练,积累词语,给学生说的机会
本课蕴含了丰富的说话训练的材料。重点训练了“有时像……有时像……”和“有的……有的……有的……”这两个句型。在训练的时候,我也配上图片,或者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学生举手很踊跃,说得也都很完整具体。
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我也给学生穿插了说话训练,并让学生积累了一些表示颜色的词语。由这一段中表示颜色的字“黄”“红”“白”引出其他表示颜色的词语“黄澄澄”“金灿灿”“火红火红”等,让学生积累相关词汇,并且通过跟读“黄澄澄的稻子”“金灿灿的稻子”“火红火红的高粱”等学会应用。再由这些词语进而发挥想象,练习说比喻句:“稻子黄了,像_________________”,“高粱红了,像____________________”,“棉花白了,像____________________”。说句子的时候都展现相关的图片,让学生的想象有了一个依托,学生说起来就比较轻松。
三、写字教学,温故知新
学习生字的时候,我让学生复习了生字“兔”和“奔”的偏旁,这两个偏旁的意义,也回忆了其他学过的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这些复习的内容都是让学生说出来的,温故知新,新知识通过与旧知识相联系,也才能掌握得更牢固,旧的知识也再一次得到了巩固。
总的说来,这节课还是挺顺利的。学生进入二年级以来,也有了不小的进步,无论是朗读,还是语言表达,抑或是课堂纪律。这一节课的效果可以说基本达到了。学生最后的齐读读得很流利,也富于感情,说话训练也能够说出来,写字的时候,在自己的本子上以及习字册上也都写了出来。但是对于学生的个别朗读,我还需要给更多的学生一些机会。
如何“书声琅琅”
何静雯
这段时间,学生的早读情况不太好。每天早晨我到班级时,有近一半的学生都没有自觉的开始早读。分析了原因,我觉得有两点:一是现在我没有规定明确的早读开始时间,从前我们规定七点半准时开始早读,现在因为作息时间调整,所以学生来的时间参差不齐。二是没有培养起来一到两名有能力的带读同学。从这周开始,原先带早读的同学身体不适,不能再带读了,而有能力的学生还没培养好。
上星期,我发觉班级的早读有很多问题,朗读时读的不整齐而且有人来了之后迟迟没有拿出书。首先,我着重培养了两名带读的学生,一个人负责站在讲台带领大家读书,另一个在班级巡视,提醒学生及时早读。每天早晨,我也提前了自己的到班时间,更好的监督他们。其次,我要求学生凡是进班级必须立刻发出声音早读,如果还在收拾书包就背诵早读的问题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好转,但是最好的方法必然不知重压之下的服从,而是学生学会自理学会自觉早读。奖惩应当并重,每天我让志愿者记录一位早读十分不认真的同学,在课间在我面前早读。同时,读的好的同学会获得一枚小印章,兑换阳光卡,这一星期早读比前一段时间又好了许多。
发挥评价魅力
马婷
小组是孩子们合作学习的主阵地,能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使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并解答问题,在交流讨论中,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在检查对方的同时也学会检查自己,在评价其他同学时也学会评价自己。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小组的运用已由最初的磨合期渐渐步入正轨,他们的合作相对固定,而且经过近两年的培训也掌握了一定的思考、合作与回答问题的能力。
1、合作识字
四年级的孩子在识字方面有了较强的能力,所以我主要以预习为主。在他们预习过之后,第二天学习课文之前,同桌要互判预习笔记,看看你能为同桌找到多少个错别字。一开始时,场面混乱,消耗时间长。因为毕竟是孩子,他们一方面不想让同桌找出自己很多的问题,另一方面又想找出别人的毛病。所以当看到自己的问题时,他们不能正确地看待,难免颇有微词,都会把问题堆在我这里,让我最后裁断。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找到了凸显在他们思想与行为上的矛盾。借机阐述了我的观点:看看咱们班的窦瑜汇同学,她为什么没有把预 习本给老师看呢!因为她的书写呀,同桌看得很清楚,哪一笔是点,哪一笔是捺都规规范范,任凭谁也挑不出她的毛病。我想很多聪明的孩子一定知道以后该怎么办。这样有针对性的评价果然很奏效,一段时间后,这种推诿、争执的情况少了许多。在此基础上,我又对同桌质量较高的预习本给予捆绑式评价、奖励,制定了一系列的评价机制,在逐步提高他们预习质量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
2、合作读文
在初读课文,读通读顺的教学环节,我原来要求学生四人小组活动:小组互相读课文,给课文的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几分钟后,请一小组展示读。任务布置下去,当我真正了解他们小组的活动时,却发现有的小组“出师不利”,组长、组员两张皮。据组长说是组员不听他的分配,让他读什么他不听;组员却说是他们都不听他读。如此一来,时间已白白浪费掉一半,又何谈实现读通读顺的要求呢?审慎之后,我一方面规范组长的言行,一方面改变了策略,要求两人小组活动。看起来活动面小了,但是更加有效了。一布置任务,同桌就开始行动,有序地展开学习,在两人小组读书的过程中,每个成员都主动地投入学习。我随机观察,发现连平时上课提不起精神的个别男同学也跃跃欲试,他认真地拼读课文中的生字,也很认真地听别人读生字,并会提出一点建议,如:这个字是翘舌音,不要把他读成平舌音。读完这些之后,看看别的小组没有完成,他们还会再次读课文。汇报读时,组长会告诉大家,我们组是一人读一句,或是分角色读。我会适时地给予合作成功的小组高度评价:“你们俩太默契了。”“你们俩真是黄金搭档!……”虽然个别同学的老毛病一时间还无法彻底改正,但他们无疑参与了真正的合作学习。
3、合作背诵
我们的语文课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要求背诵,要想一个一个地亲自过手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时间。不过手,更不可能,因为不放心。面对比较长的要求背诵的一些课文,怎样达到让全体学生省时、高效地背下来呢?进入了小学中年级,学生们有了一定的思想意识与思维能力,如果采用两人小组,可能会产生长期固定后同桌合作欺骗老师的不良后果。仔细思量过后,我采取四人小组轮流背诵的方式,他们之间的合作并不固定,不是互相的,而是推磨式的,即一号给四号背,四号给三号背,依次类推。他们之间相互制约有相互帮助,既得给别人背,还得倾听别人给你背。哪个小组四人全部完成任务就能加分、得奖状。可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把自己平时的点点滴滴集中审视之后,才感觉到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其全面发展。可是我所尝试的仅仅是浅层次的小组合作,还需要在进一步的实践中提高合作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期末考试复习的措施
徐广凯
期末考试已经临近,各年级、各学科都马上进入到紧张的复习阶段。复习是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如何有效利用时间?如何提高复习效率?
一、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每位同学应该根据这次复习的课程,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学科特点制定出适合于自己的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以便心中有数。当然,光有计划还不够,还需要同学们集中精力,充分利用时间保证计划的落实。那么时间哪里来呢?鲁迅先生正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上,把一些零散的时间“焊接”起来,才铸就了令人羡慕的丰碑。我们要充分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争多背一段文章,多温习一遍老师在课上讲的重点,保持这样的“挤”的恒心与韧劲,才能把有限的时间变成无限的力量!
二、讲究方法,适当做题
复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方法也许适用于不同的人,我们应在实际运用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同时应注意不断地变换自己的复习方法。有时我们常会感到一种本来十分灵验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后变得不再灵验了,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地改变方法,以不断提高复习的效率。当然复习时适当地做题是必不可少的,可心选做不同类型的题目,在练习中使知识点得到了巩固,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教给方法,学以致用
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而运用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掌握一定的运用知识的方法。所以,在全面复习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让学生真正掌握答题的方法,使他们在考试时能有“法”可依。比如,在复习《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一文时,可让学生指出周恩来和其他人不同的读书目的,然后启发他们思考这样写的好处,从而让学生懂得运用正反对比可以突出文章中心这一知识点。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学会了解题方法后,就要联系实际,认真考查他们的综合能力。考查的最好方式就是设计试题,进行模拟测试。
1、自己动手查找有关课本、练习,同学间相互交换平时试卷。课堂上专心老师的综合复习,初步懂得了哪些知识是重点,应如何去掌握。在评改试卷时,还能发现他人的错误,以引起自身的警惕,真是一举两得。
2、老师的模拟试卷,对自己学生进行测试,来验证自己学生的能力达到了何种水平。但不管使用哪种方式,测试后,及时纠正错误,查漏补缺,然后在复习时有针对性地不断补充,不断完善。这一环节,可采用课外出题——课内测试——课外批改——课内改正的形式完成。
四、多种方式复习
长时间用同一种方式复习效果不好,尤其对于小学的孩子更是如此。想想看,我们成人学习英语时,有时是默读,有时大声朗读,有时抄写,不断变换方式或者结合并用。对于小学生更要这样。比如复习语文,可以让孩子以朗读、背诵、默写、造句、写作文等不同的方式变换进行。复习数学,就可以让孩子看书、记公式、做练习题(计算题、应用题),而且习题也要注意变化题型。
五、调整心态,自信参考。
要有虚心的心态,意识到自己还有许多不明确的知识点,还有没完全掌握的技能方法,这样才能在复习时深入钻研,仔细琢磨。而在考试时同学们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努力放松自己,以必胜的信心,坦然面对考试。在复习的最后阶段,我们可以将一些期末的练习题当作正式的期末考试,利用它们来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并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应试技巧,从而使自己在走进正式考场时能进入一个最佳状态。
读后感
路曼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女孩——小豆豆,在一所特别的学校——巴学园所经历的各种成长故事。该小学的校长——小林先生,可谓是真正懂得教育的人,让巴学园的所有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成长,在自然真实的环境中学习,接纳自我的独特性,从而长成健全健康的人。
书中的不同篇章蕴涵了朴素却充满智慧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值得每一位成年人去学习。
第一次来车站 —— 小豆豆在电车上,羡慕售票员大叔能够收集那么多的车票,梦想着有一天也能当售票员,但同时她又梦想过当间谍,宣传艺人,芭蕾舞演员。儿童天生是梦想家,在他们小小的心灵里可能会生发出各种各样在大人看来不可思议的想法,但不要用大人的标准去评价这些梦想是否实际,不要用大人的功利心去污染这些梦想,做个静静的旁观者,或者和他们一起享受天马行空的梦想的快乐吧!
窗边的小豆豆 —— 小豆豆上课把桌子打开有合上,反复多次,把画画到桌面上,跟燕子说话,跟宣传艺人打招呼,这些不过是说明她的好奇心比一般的孩子更多一些,且随她去吧,试想一想,没有好奇心的大人们是多么的无趣啊!
校长先生 —— 小林先生初次见到小豆豆,对豆豆妈妈说:“下面我想和小豆豆谈谈,您请回吧。”适当地把儿童当大人看,他/她不会辜负你的。接下来,校长先生任凭小豆豆连着讲了四个小时的话,他只是听着。有时候,作为大人,我们要放下大人的架子,不做说教者,不居高临下,做一个小听众也很好,虽然也很难。
上课 —— 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开始一天的学习,虽然在国内并不能做到,但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的动力。等到晚一些时候,再教他们每天早上“先吃掉一只青蛙”吧。
海的味道山的味道 —— 均衡饮食,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更重要的是,小林先生能够用如此生活化趣味化的方式将它表达出来,实在是智慧。而且,小朋友们还能因此认识菜蔬,一举两得。
荀慧娟
最后,引用小林先生的一段话:“不要把孩子们束缚在老师的计划中,要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的梦想,要比老师的计划大得多。”
已经进入复习周了,孩子们问我“老师怎么复习啊?”“就考试”,教室里立马响起了“啊~~~”的哀号声!我心想,没办法,谁让你们平时不努力,东缺西缺,现在只能靠考试来查漏补缺了。一张张试卷做下来我是崩溃的,第一改的赶不上考的,第二越简单错误越多。针对第二种情况我利用最后两周的时间让他们每天中午的时间抄写生字表,一来可以练练字二来可以复习复习最基础的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