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 一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学活动应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然而,单靠课堂40分钟,面向数十名学生,教师要想开展好分层教学,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了微课,就适应了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播放速度和播放次数,使教师的授课能最大程度地服务于每一位学生,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转化学困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微课也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教师可以结合平时的教学内容把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史料与数学趣题等制作成微课,丰富课堂学习的素材,让优秀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探索的乐趣。
为了更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探索的乐趣,5月15日下午,我们东山小学所有数学老师围坐录播室,研讨微课对教学的作用。
我们一年级数学老师虽然年龄层次差异大,但为了这次研讨,我们事先上网搜索学习,了解到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微课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
微课短小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一项活动,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学。学生在学习时,时间和地点可以选择,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得到了极大提高。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因此小组交流时,施琦老师代表我们一年级组第一个发言,阐述了我们对微课的认识:
1.课前复习: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好微课,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先看此微课,为新课做好准备。
2.新课导入:教师根据新课知识点设计新颖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制作此微课。在开始上课后先让学生看此视频。
3.知识理解:教师对本节重难点做点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在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后一起看此视频。
4.练习巩固:教师设计好少而精的习题并制作好微课,用于巩固本节知识。
5.小结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本节重点及规律,让学生将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再适当设计一些适应不同层次学生拓展延伸练习。此视频用于结束本课前放。
其他年级老师也争先恐后的参与研讨,在大家的交流分享下,我们感受到:在网络通讯的发展和微机的普及已经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教师把学习中的重点和疑难问题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网上,学生便可以随时点播学习,满足了不同层面的学生需求。只是制作微课是项伟大工程,只靠我们这些一线老师或年老的老师是不行的,需要电教处专家们的技术指导,需要年轻老师的帮助,需要大家的齐心协力等等。相信在全体老师的努力下,微课不仅是学生需要,更是我们老师的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