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莅临南京市东山小学

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 ——三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四)

  • 发布时间:2018-06-05 10:30
  • 发布人:
  • 撰稿人:njdsxx
  • 审核人:张继安
  • 浏览量:860

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

——三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四)

一、主题: 七桥问题与一笔画

二、活动方案:

内容:

时间:2018530

地点:三年级数学办公室

活动对象:全体三年级数学教师

活动形式:听课、研讨

三、研讨记录:

夏老师这节课有两个重点:一是实验,二是探究。所以在刚开始展示题目时,就让学生反复实验,最终仍是不能一次不重复地走过七座桥。然后,引出欧拉对七桥问题的建模,把实际问题转化成“一笔画”的数学问题,并让学生体会到转化的数学思想以及从具体到抽象的思想。 接着是活动探究,这是本节课的首要重点。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老师创造性地将教学内容重新打造,特意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探究的图形与表格,为学生有效探究规律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手脚架”。学生在搜集、观察数据的同时,引发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用表格、语言表示规律,培养归纳猜想的能力。 其次,运用“一笔画”的规律解决七桥问题,并把七桥问题拓宽与深化。 最后,再次运用“一笔画”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数学问题又转化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真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这一特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开放学习方式,才能拓宽学生的探究空间。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本课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

   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亲自操作感知,在头脑里形成鲜明的知觉表象,有助于他们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启迪心智。

 ②给予独立探究的空间 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的过程。给予学生独立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主动、有效地进行探究。

③引导自发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建立在学生自感独立探究有困难、或为了提高探究效率的基础上的,必须是学生自发的,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有合作的必要性和必需性,体会到合作的优越性。

 ④创新能力的启发与培养 在课堂练习的环节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你能一笔画出下列图形吗?你还能再设计一个吗?通过学生的创造,他们一笔画出了鱼、树、花、音乐符号…… 学生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体会到了自主、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由此,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增强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了探究的能力;求异思维、创新意识得到长足发展。

四、其他过程性材料(报道、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