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主题:课堂展风采 教研促成长
二、活动方案:
1.内容:
(1)曾佳老师执教《小数乘小数》;
(2)课后研讨。
2.时间:2020年11月20日。
3.地点:五(10)班教室。
4.人员:全体五年级数学老师。
5.活动形式:听课+研讨。
三、研讨记录:
四、其他过程性材料(照片、报道):
11月20日,五年级数学备课组全体老师齐聚五(10)班,聆听曾佳老师执教的《小数乘小数》这一课。课后,我们进行了研讨,对本节课的总结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由于计算教学枯燥无味,所以学生对计算教学的内容在学习时缺乏热情和兴趣,对计算的练习备感烦躁。因此,提高学生对计算学习的兴趣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显很重要。课一开始首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计算比赛”的情境:超市里橘子搞特价,5.48元每千克,照这样计算,班主任王老师买了4千克应该付多少钱?学校午托部买了49千克应该付多少钱?对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感到自然、亲切,同时解决的是自己眼前的问题,学习兴趣倍增。很快计算完,此处巧妙的复习了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紧接着,又说道,班内学习委员张明的妈妈要过生日了,她用零花钱给妈妈买了0.8千克橘子,应花去多少钱?学生列算式已经不是难点。
(二)、注重小数乘小数意义的理解
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而小数乘小数的意义同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不同,教学小数乘小数的意义可以消除学生心目中为什么乘纯小数之后,积会小数第一个因数的疑惑。通过让学生估算5.48×0.8的积,确定积比5.48小,慢慢迁移到一个数乘小于1的一位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是多少?接着出示5.48乘0.25表示什么?5.48乘0.003表示什么……,使学生掌握一个数乘纯小数的含义。5.48乘1.3表示什么。对比之后是学生明白一个数乘大于1的带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三)、经历过程——体验算法
本节课,曾老师转变理念,较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而不单单是掌握计算方法这一结果。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尝试计算5.48×0.8的多少?再让学生探讨研究并进行转化。在交流中,许多学生确实也提出应该把小数和小数相乘转化成整数和整数相乘来计算。可见,学生已初步应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碰到的新问题。感知并逐步掌握这一转化方法,这样不仅仅对学生学习今天的知识有帮助,对学生终身的学习、生活更是大有裨益。
(四)、注重交流——理解算理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曾老师非常注重学生间的交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同时教师又是互动交流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多样化的计算办法中,教师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学模型,即小数乘小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并用以指导后面的学习。教师还注重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认识到:在小数和小数相乘列竖式时,应该把两个因数的末一位齐,而不是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当积的末尾有“0”时应先点上小数点,再划去“O”。整节课的学习就是在这样的交流互动中完成的,学生自然学得轻松,积极主动,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