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学课堂”再出发——一数备课组第六次活动报道
一、活动主题:“友学课堂”再出发
二、活动方案:
1. 内容:周洁执教《10以内的加法复习》
2. 时间:2019.12.13
3. 地点:一(11)班
4. 人员:李一婷 欧晓方 王群 丁存霞 庞文 李丽 曾佳 郭丹丹
5. 活动形式:上课+研讨
三、研讨记录:
四、其他过程性材料(报道、照片):
“友学课堂”再出发
12月13日,一年级数学备课组开展了本学期第7次活动。本次活动由周洁老师执教《10以内的加法复习》一课,李一婷副校长、欧晓方主任和全体一年级数学教师参加。
本节课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友学课堂”的特色:
一、学科融合。数学课堂不仅仅教授学生数学知识,也有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任务,所以本节课在复习10以内加法的同时,有意渗透其他学科知识。比如,在出示10以内所有45道算式后,老师让学生用一个词语或成语表达自己的感受。体现了与语文学科的融合。在出示加法座位表之后,老师又介绍了“手枪型”和“金字塔型”座位表,不仅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美妙,无形中也在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体验式学习。所有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在学生体验之后才能记得住、记得久。在排列加法座位表时,老师先引导学生排列“+1”、“+2”的算式,并把每列第一道算式称为“小队长”,然后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3”至“+6”算式的排列方法,并在《自学导航》上写一写。最后,“+7”、“+8”、“+9”的算式让学生在黑板上排一排、写一写。整个过程,先扶后放,重视学生的自主体验。
三、引导、点拨,助力深度学习。在探究加法座位表排列规律时,学生很容易看到每一列算式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越大,得数也越大,老师顺势引导学生观察下面一行算式比上面一行算式的对应加数增加了几个,得数增加了几个,从而得出: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几,得数也增加几。
四、练习的层次性。数学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上都有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所以在练习设计上,要有层次、有梯度。本节课的联系老师设计了三关:第一关“猜算式”,板贴上的算式被老师拿掉几个,让学生根据排列的规律猜猜拿去了哪几个;第二关“说算式”,让学生有序说说得数是9的算式,几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有序思维的能力;第三关“填算式”,让学生填一填,使算式两边得数相等,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趣味性。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所以课堂上老师要利用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听课效率。课伊始,老师出示了“眼里大比拼”的游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渗透了学会观察和比较的学习方法。
本节课除了以上特色,还有一些友学的策略使用,比如:音乐、合作学习、思维导图、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教师亲切自然的教态、师生多元地评价等。
纵观整节课也有一些不足,比如: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排列“+3”的算式;如何在一个学生板贴的时候关注其他学生的学习状态;如果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