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莅临南京市东山小学

友学课堂之“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四数备课组第四次活动

  • 发布时间:2020-12-01 16:20
  • 发布人:周洁
  • 撰稿人:周洁
  • 审核人:张继安
  • 浏览量:841

友学课堂之“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四数备课组第四次活动

一、活动主题友学课堂之“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二、活动方案:

1. 内容:

(1)焦金凤老师执教“可能性及可能性的大小”

2)课后研讨

2. 时间:2020.11.24

3. 地点:四(6)班

4. 人员:四年级数学教师

5. 活动形式:上课+研讨

三、研讨记录:

 

四、其他过程性材料(报道、照片):

1124,上第一节课我们在听了焦金凤老师执教的课之后进行了短暂的交流,经整理有这些想法:

一、用活动贯穿始终,让学生经历“可能性”大小形成的探究过程。

活动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本课中,老师准确把握了教学的重难点,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及生活经验等因素,创设了让学生摸球、抽奖等活动。让学生在经历一系列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中,从初步感受到逐步丰富起对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二、学以致用 举生活实例内化提高。

 

“一定”、“可能”、“不可能”是三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焦老师呈现了多幅与现实世界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紧密相关的画面,如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转动,三天后可能会下雨,让学生走进生活,通过生活实例来提高认识,并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出选择,哪些是可能的,哪些是不可能的,哪些是一定的,使学生逐步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遗憾也是一种美。本节课是在大量的活动中进行,如果活动的目的能再明确些,学生的活动将更有序,活动效果将更佳;老师的评价语言可以更丰富些。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相信只要我们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我们的课堂将更精彩,更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