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主题
促进教学交流 提高教学效率
二、活动方案
内容:组内课《8、7加几》和《8、7加几的练习》
时间:2020-12-8和2020-12-15
地点:一(8)班和一(12)班
活动对象:一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活动形式:听课+研讨
三、研讨记录
四、其他过程性材料
12月8日上午,周志美老师在一(8)班执教了《8、7加几》一课。教学时,首先,出示例题,指导学生看图说图意:左边的盒子里有8把小喇叭,右边的盒子里有7把小喇叭,一共有多少把?并列出算式8+7=? 周老师利用学生学习9加几的基础,让学生独立用小棒摆出8和7两部分,让学生思考:怎样能一眼看出多少根小棒呢?学生很自然说出把8凑成10,或者把7凑成10,这时候再让学生思考验证:是不是两种方法都可以呢?到手移一移,以加深对“凑十法”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明用“凑十法”计算8+7的口算过程,知道:“看到9,想到1”;“看到8,想到2”;“看到7,想到3”;理解这一题“可以把8凑成10,就是把另一个数分成2和几”,“也可以把7凑成10,就是把另一个数分成3和几”,为学生掌握8、7加几的计算方法打好直观的感性基础。
12月15日上午,王萍老师在一(12)班执教了《8、7加几的练习》一课。在教学时,复习巩固8、7加几的算法的原理以及方法,让学生明白如何凑十,如何分解一个数,这完全为本节课算8+9的其他算法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也能够很快的从中领会到计算原理。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到位,学生在课堂上说凑十法的过程非常熟练,在课堂上做到不断练习,充分让学生反复说,准确说,流利说。并且时刻提醒学生用找朋友的方法:用凑十法会做一道题,就可以交换加数位置,马上得出另一题的结果。整节课都把握住重点内容,用凑十法强调方法练习,讲解细节重点内容,并时刻提醒学生用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方法求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