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主题:在生活中建构数学
二、活动方案
内容:组内课《认识小数》。
时间:2021年4月20日
地点:三(3)班
活动对象:三年级全体数学老师
活动形式:听课+研讨
三、研讨记录
四、其他过程性材料
《认识小数》是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虽然孩子们是第一次学习小数,但是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却已经不止一次的接触过小数,所以说,学生对小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的表示形式,陌生的是它的含义。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小数的存在,丁老师从当下最受关注的新冠疫情相关数据导入新知,让学生体会到小数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并为课上的知识学习做好了铺垫。
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形式,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来表示,尽管这是一种规定,但教学时,并不能把这一结论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通过举例的方式,让学生观察、说理、比较中渐渐发现规律。而后用自己发现的规律来解决问题并作出相应的解释。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迁移、合理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如:在教学中,先告知学生把 1元平均分成了10角,要取其中的一份用整数表示(1角),用分数表示(1/10 元),这里把重点放在1/10元的含义上,让学生复习了分数的含义,再直接告 诉1/10米元可以用小数0.1元来表示, 得出1角=1/10元=0.1元,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去 理解小数。然后直接找一个点,让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出来,有用分数的,也有想到了小数的,让学生理解分数和小数在这里都表示一个意思,都是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几份。然后总结出十分之几的数用一位小数来表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接着,三年级全体数学教师结合丁老师的这节课,围绕着本节课中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的推动展开了研讨,大家深感到: 在教学中教师要真正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不仅把学习的时间、思考的空间、展示的机会留给学生,更要拓展知识的宽度,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让学生感受小数的现实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情感的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