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学以读书为本”
——四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二)
一、主题:同课异构下的课外阅读《三国演义》进课堂
二、活动方案:
内容:
1. 两节《三国演义》课外阅读的课例展示
2. 备课组针对同课异构的课外阅读课例进行研讨
时间:2019年4月3日
地点:四(2)班、四(7)班、四语办公室
活动对象:四年级语文教师
活动形式:上课+研讨
三、研讨记录
四、其他过程性材料(报道、照片):
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在当今网络文化、快餐文化不断涌来的今天,我们诵读经典、与经典同行更有强烈的意义。一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二是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三是有效补充现行语文教材教学内容。
为了提高学生对经典文学著作的兴趣,四语备课组结合本册语文教材的特点,在年级开展一次同课异构的《三国演义》课外阅读课例实践与研究。两节课外阅读课分别由朱秀霞老师在四(2)班执教,肖凤兰老师在四(7)班执教。朱老师在导入环节,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无形中把孩子们带入了气势恢宏的氛围中。展示环节中,朱老师又出示考题了解学生对三国的熟悉程度。接着交流:你心目中的三国英雄是谁?用一两句话说出你敬佩他什么?肖老师则由情节引出主要人物:看完三国演义,给你印象最为深刻的情节是哪一段?在拓展环节,肖老师讲故事,起到了余音绕梁的作用,并且课内拓展到课外。此外,两位老师都非常关注细节,在细微之处调动学生们的兴趣,如:制作的三个锦囊及对学生的评价等。
课后,四语备课组又围绕这两节课例展开了研讨,在以下几点进行了重点的策略研究:
1、以“自主、合作、探究”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为本节课的理念支撑。
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从课外到课内,课外的功夫更深。学生们在课外可能会粗浅的读三国、可能认真的读经典读本中的相关章节、可能不停的咨询旁人可能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研究资料。此过程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过程,因为这正是孩子们成长的过程。课上应始终坚持师为主导,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努力做到教学目标明确重点、教学时间保证重点、教学环节围绕重点。
在课外阅读交流活动中应该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如小组在讨论中,就很好的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活动过程中学生还通过深入交流和讨论学会了多种技巧,懂得了如何与人交往。活动展示过程中,很好地体现学生合作、交流的精神。
2.应该充分了解学情,需要老师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年龄特点,对《三国演义》了解都还比较肤浅,还仅停留在表层,一些体验的深度也还有待于加深。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深入的阅读《三国演义》、真正走进《三国演义》。活动过程中,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有些学生的兴致始终高涨,而有些学生主动性较差,容易放弃。需要老师要更好的想办法鼓励学生及时调整心态,保持实践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