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莅临南京市东山小学

有“备”而来,“备”出精彩——六语备课组活动六

  • 发布时间:2018-05-31 21:55
  • 发布人:
  • 撰稿人:njdsxx
  • 审核人:张继安
  • 浏览量:1253

一、主  题:

公开课《夹竹桃》,同课异构

二、活动方案:

内容:公开课《夹竹桃》,集体备课,迎接校内督导。

时间:2018年5月9日上午

地点:六年级语文办公室

活动对象:全体六年语文教师

活动形式:研讨

三、研讨记录:

1.要重视预习的习惯,充分利用好《预习导航》。

2.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

3.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四、其他过程性材料(报道、照片):

5月9号上午,我们组内朱爱萍老师、周彩霞老师、黄照霞老师上了同课异构公开课《夹竹桃》,顺利完成了校内的督导。

就这节课的上课思路,我们本组成员提前一周就进行了研讨,在听取了各个成员的意见之后,大家进行了各自的备课。督导前两天,我们组成员又进行了再一次的研讨,对一些细节进行了修改,完成了ppt。课上完了,然而,我们的思考并没有停止。

对于这堂课,我们六语组在集体备课时关注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预习

预习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特别重要的学习习惯。但是如果教师没有明确的预习要求,学生往往满足于读读课文,从而使预习流于形式。针对这一实际,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指名学生读书、纠正字音、课前收集资料等形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把预习工作落到实处,为更好、更高效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以读为本

读通课文是学习的起跑线,教学中,实实在在地引领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在与文本“亲密接触”中感受夹竹桃的韧性,享受想象的奇妙,让学生交流感受,谈想法,抒发爱意,读出不同感受由课文获得了对自我、对人生的感悟,使课文、老师、学生及作者之间的和谐交流对话得以实现。

三、情思并重

本课教学,学生的思考无处不在,表现为对词语的理解、对画面的想象、对语言的品味,还有对作者表达思路、表达方法的领悟等。例如:在学习夹竹桃的韧性时,通过品悟语言的直接描写,对比手法的运用,作者资料的补充,让学生读,让学生思、让学生悟。从而使学生对作者为什么喜欢夹竹桃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正是有了情与思的交织,学生的读书感悟才有了真实的意义,才有了持久的动力和张力。学生把读书的过程当做品味的过程,把读书的过程变成思考的过程,即情思并重。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经历了真实的学习过程,他们通过触摸语言,加深了对季羡林先生所要表达的夹竹桃的形象美与精神美的理解与感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获得了思想的启迪,享受到了审美的乐趣,使人文性突显出来。而学生通过触摸语言,这种人文的东西,也都具体化了,这样的学习方式不再是灌输注入,而是一种自然的熏陶感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