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孙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节精彩的语文课《小稻秧脱险记》。
纵观全课,孙老师紧扣文本,教给学生记忆生字的方法、抓题眼概括法、抓主人公概括法、抓关键词概括法、朗读感悟法。
课堂的情境创设无疑是成功的。老师用活泼的动画、生动的语言,营造了一个稻田的情境。教师的语言非常富有儿童化,透露着喜、哀、怒的情绪,一举一动都与课文情节紧密联系,牵动着孩子们的心。孩子们的表演也很生动,一会儿是可怜巴巴的小稻秧,一会儿是蛮不讲理的杂草,一会儿这群杂草又被喷雾器大夫收拾地倒了下去。正是这种情境的创设,孩子们的情绪一次又一次达到高潮,朗读也越来越有味道。
就本课而言,分角色朗读应是核心。朗读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孙老师请了几个朗读水平参差不齐的孩子来读,然后指名问学生:你觉得哪个读的好,哪里读得好,为什么这样读而不是那样读?学生在说理由的过程中必然会结合小稻秧或杂草的语气来说,这时老师顺势把一些词语意思让学生讲明白。最后指导朗读重点段落,让全班都读得有声有色。三年级的课应该简洁明了,主线清晰,选一点轰炸即可。
另外还有一点供大家讨论:本单元以对话为主,应该渗透对话指导,是不是应该把文中出现的三种对话形式做个比较会更好。提示语有在前面的,有在后面的,有在中间两头挑的,标点用法是不一样的。但是由于时间关系,孙老师可能会在第二课时加以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