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莅临南京市东山小学

美的熏陶,美的启迪——六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七)

  • 发布时间:2018-06-10 21:23
  • 发布人:
  • 撰稿人:njdsxx
  • 审核人:张继安
  • 浏览量:1008

一、主  题:
公开课《孔子游春》,研讨期末复习事宜。
二、活动方案:
内容:公开课《孔子游春》,研讨期末复习事宜。
时间:2018年5月16日上午
地点:六年级语文办公室
活动对象:全体六年语文教师
活动形式:研讨
三、研讨记录:
      
四、其他过程性材料(报道、照片):
   5月16号上午,我们组内庞老师上了一篇经典课文《孔子游春》,庞老师的文化底蕴、对学生的循循善诱,无不带给我们一种美的享受。
   《孔子游春》是一篇比较深奥的文章,学生不易理解。在这堂课上,庞老师由浅入深,循循善诱,不仅注意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真正给予了学生深刻的思考。
   (一)结构  清晰,教学有层次
  “论水”是本课的一个重点,扣住“论水”这一环节,庞老师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论水”的中心意思是怎样的?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讲的?(画圈)3.那么你们心目中的真君子是怎样的?抓一个方面说。在学生一番发言之后,庞老师对“水的形状”又进行了补充,接着还对水的样子和特点进行了拓展和延伸,学生发言很积极,思考也很深入。课堂设计脉络非常清晰,由浅入深,由物及人,层层递进。
   (二)制造共鸣,教学有温度。
   上课伊始,庞老师就确认了孔子的身份——老师。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孔子的距离。“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孔子是一位老师?”“你喜欢这位老师吗?”《孔子游春》虽然讲的是2500多年前的历史故事,但经老师这么一问,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孩子们身边,孩子们仿佛就置身在这个其乐融融的课堂当中。
   (三)虚实结合,训练有依据。
   课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庞老师设计了一处语言训练,根据虚实结合的句式特点,在省略号处续写:水______,它好像____________。训练行之有效。
   听完庞老师的课,想到了司马迁《史记》中的一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赞美孔子,也赞美循循善诱、善施教化的庞老师。